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美育表現形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言文作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文質兼美,學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能夠不斷豐富文化積淀,提高審美能力和欣賞品味。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注重美育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
  一、引導學生欣賞自然之美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描寫古代自然山水的散文佳作應該是最多的。如南朝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北魏酈道元的《三峽》,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這些都是描摹自然山水的經典之作。
  以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為例,這篇文章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闭b讀這樣美的文字,我們的眼前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作者以清麗、凝練的文筆描繪了山川景色的秀美和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對這類文章的學習,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品味欣賞語言,引導學生去感受其自然山川美,讓學生充分獲得感受到對祖國山川自然美的和享受和陶醉。
  二、引導學生體會意境之美
  什么是意境呢?宗白華這樣說道:“藝術境界主于美?!?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言文名篇,都擅長用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構思等,從而創造出一種非凡的意境之美。
  比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小段文字,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把皎潔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積水,把松竹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交錯縱橫,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這樣的意境美,穿越歷史的時空,讓人心馳神往,陶醉其中。
  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感知這些經典古文中蘊含的意境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引導學生感受智慧之美
  對智慧的追求,也許本身就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材中,許多名篇佳作能夠千載傳誦,是因為它散發著特別感動人心的智慧光芒。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鄒忌用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最終讓齊王廣開言路。鄒忌正是靠著自己的智慧,才得以進諫成功,也為我們豐富的文學藝術長廊中增加了一個智慧美的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智者風采,獲得智慧的啟迪,體會智慧美的提升。
  中學語文文言文教材中美的形式非常豐厚,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挖掘。作為語文老師要用好教材,用教材教,多角度挖掘其中的美,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真正收到 “以美育人”的教學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8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