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美學教育是重要組成部分。美育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即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我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對于初中歷史而言,這個階段能夠更高效的進行美育教育,學生可以在感悟、學習歷史的美好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味,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漸漸落實美學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主要針對美育概念、歷史教學中的優勢以及具體實施原則進行了分析議論,希望能夠引起社會以及教育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關鍵詞】美育教育 初中歷史 基礎教育
  一、美育概念界定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它在人們的日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看待大自然中的事物還是發現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美好,都需要美譽的影響教育,它是思想與藝術的結合,它能夠幫助學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同時,煥發高尚的情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歷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
  美譽主要包括藝術美、自然美、技術美、旅游美。藝術美是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的勞動美,是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美,從本質上講,藝術美也是人的創造性思維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所表達的感性情感,是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審美目標、審美實踐要求和審美理想的指引,根據美的規律所創造的一種綜合美。自然美一般是指各種自然事物所顯現的美,具體表現為日月星辰、山水草木、花鳥魚蟲等,多姿多樣,可以說,它是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結合。它的社會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征,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作為自然現象,是人們能夠欣賞和感悟的。技術美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人類生活生產的產物。在現實生活中,技術美是以實用性、可用性為前提的。一把座椅,如果坐著不舒服,與使用目的相背離,那么即使看起來再華麗,也是不美的。旅游美是指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美,是游客在旅行活動中因為一些客體形象而產生的美感體驗,是旅游生活的最高體驗,具有抒情詩性、暢爽詩性、狂歡詩性等特征。
  歷史教學中的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素質教育是針對全體學生的教育,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知識素養,對于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道德品質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不斷的提升學生修養、品味。可以說,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內涵了藝術學、自然學等美譽的內容,而美育恰恰是藝術美、自然美以及社會生活美等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創造美的能力以及感受美的能力,也就是說,美育是面向學生而進行的審美教育活動。因此,在歷史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該重視美育的應用,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歷史教學中美育教育的作用
  1.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以及文化的理解
  歷史是一個既抽象又形象的學科,如果講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單純的閱讀文字,講述歷史內容,一定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美育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是加入圖片那么簡單,而是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意義,學會利用美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歷史,將枯燥乏味的文字用靈動的語言和藝術形象來展現,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講師可以借助圖片、音樂或觀看視頻的方式呈現歷史教學中的美育,活躍學習氛圍,通過美譽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為真實的感知和體會歷史。
  2.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和人文素養
  書籍是人類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教學需要,將知識與傳統美德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另外,講師應該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關心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相對應的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的成長。在這樣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許多不良信息會引導人們走入誤區,所以,我們需要用歷史事件警醒、告誡學生,應該不斷的建立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避開不良信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內在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內在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更好的完善品格,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3.啟發學生外在美的認知能力
  在日常歷史教學中,講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因此,老師在教學活動開展時,可以利用現有的一切資源,幫助學生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及時的與學生溝通,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書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書法作品,進行分享交流,表達自己對于外在美的理解,提升學生對于外在美的認知能力。
  三、歷史教學中美育教育的實施原則
  1.美譽內容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
  美育教育作為歷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保證思想的正確性,也要重視內容的藝術性,與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相適應。教育機構在選擇教材時,應該選擇具有正確思想以及藝術性高的教材,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為其三觀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礎,引導其分辨美與丑、文明和腐朽,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行為作風,為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提供良好的平臺。如在講解《紅樓夢》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體會了解到封建社會的落后和丑惡。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對于學生主動思考、了解文章中心思想,領悟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2.情緒體驗和邏輯思維的正確結合
  情緒體驗從表面看有情感和體驗兩方面體現,它是想通過對人們進行美育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感情和體驗為支點促使教學內容、教育精神在美中傳遞出來,以情感作為教學手段實施教育,讓人們感受美、體驗美,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體驗可以分為知識上的體驗以及情感中的體驗。這種體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形成情感體驗。主要是起到影響人的認知、心態以及品格的作用,促使人養成審美能力。而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來看,美譽主要是以欣賞美、感悟美的角度出發,如觀賞風景、欣賞舞蹈、鑒賞字畫、朗讀詩歌等,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追求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相互映襯
  美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在美,一個是外在美。內在美一般是指人的思想、品質、內心世界的美好,而外在美則是指形象、行為等外在世界的美好。二者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只有將二者合二為一才是美的整體表現,這也是美譽教育的最終追求目標。只有內在美與外在美相互映襯,才能夠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以及學生的平衡美。
  綜上所述,美譽教育是初中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要求講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重視引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正的實現個人的價值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黃武.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美育初探.江西師范大學報,2005.
  [2]姚彬.中學歷史教學美譽初探.東北師范大學報,2003.
  [3]劉曉華.藝術類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初探.山東師范大學報,2008.
  [4]彭澤波.中學歷史學科教學中的美育功能試探.湖南師范大學報,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9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