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與幼兒園相比,小學美術教學會變得更加系統,會從最簡單的兒童畫,到涉及素描、水粉、水彩的的初級課程,培養學生創造繪畫的能力,以及名畫賞析等。但因為現在孩子們入小學后,學習壓力逐漸增大,課外參加各種輔導班縮減了孩子們自由控制的時間。實際上,美術課是相當重要的一門課程,與音樂課一起,承載著對孩子們美育的培養重擔,讓孩子們從小就能知道什么是美,認識美,辨別美,發揚美,并進而凈化孩子的心靈,往更美的境界進發。本文即從小學美術的重要性開始講起,探討美育在小學美術中的滲透。
關鍵詞:美育 小學美術 滲透
《美術課程標準》認為,“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情感性,讓人們擁有豐富而高尚的情感,增強精神文明建設,去匹配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社會,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這其中,就意味著美術教學肩負著美育的使命,能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培養孩子們的道德品質,提高祖國下一代的素質,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一、小學美術中滲透美育的策略
(一)培養孩子感受美的能力
小學生學習尚有形象性的特點,直接看的到的顏色和形狀,都會給他們帶來最直接的感受。對于孩子來說,對一幅畫最先看到的,不是畫的具體內容,而是畫的主體顏色,如看到花草的畫面,孩子會說紅色的花,綠色的草,黑漆漆的樹干。所以,在教學中,老師需要有目的的教授孩子們對顏色的辨別,知曉冷暖色,認識不同顏色的適用場景,從中看出繪畫作者想表達的情緒,比如說悲愴的情緒,整個畫面會顯得灰蒙蒙,沒有過于鮮亮的色彩,而快樂的情緒,整個畫面的色調是輕快的,讓人一看就有雀躍的心情,從顏色著手,逐漸讓孩子們讀懂繪畫的內涵。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們自己搭配顏色的能力,在告知孩子們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后,由孩子們自由發揮,用他們對顏色的直覺感官,去感受自己的顏色美不美,從不斷自行調整中,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并且從紙上繪畫顏色的美,逐漸過渡到在生活中觀察身邊事物、身邊風景中色彩的美。
(二)培養孩子欣賞美的能力
從顏色入手的感知,僅僅是審美的初步建立,而在此基礎上對繪畫中具體形象的理解與認知,則是對美更高層次的欣賞。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除了教授孩子們繪畫技巧,也會有美術鑒賞課,主要是欣賞一些美術大師的經典繪畫作品。在美術欣賞中,除了色彩對情緒的表現,一些具體事物也會體現畫家的個人情感,所以,在鑒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與聯想能力,只有充分的聯想與想象,才能更能理解畫面的美感。比如暴風雨,就像許多文學巨匠擅用情景描寫去烘托氣氛一樣,繪畫大師在創作繪畫作品時,也會用顏色、天氣去烘托畫面的氣氛,像描繪起義的畫面,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黎明往往會擔當整幅畫面的背景,需要孩子們通過畫面想象暴風雨醞釀的場景,與革命來臨前氣氛的凝重、洶涌,如出一轍;還有遠處當背景的景物的透視感,會讓畫面層次更加豐富,比如《蒙娜麗莎》的背景,呈現出左高右低的情形,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畫面主體人物蒙娜麗莎與后面背景的景物之間的距離感;在欣賞畫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穿插畫家的生平,讓學生能從繪畫中體會畫家的性格,如梵高的《向日葵》,讓孩子們看到了畫家本人對生命的向往與熱烈之情。
(三)培養孩子創造美的能力
創造美,是美學教育的目的之一,通過孩子們對美的感知,對美的經驗的不斷積累,發展到讓美為我所用,并從中鍛煉孩子們身體與思維的協調能力。美術創作的主觀性、情感性都很強,并沒有過于客觀的標準,教師需要在教授孩子們繪畫技巧及構圖原理的基礎上,給孩子們自由發揮的權利,讓孩子們的繪畫創作能遵從本心,畫自己所想,可以適當點評,但不要刻意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去干涉,最大程度的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創造繪畫的過程中,經過老師適當的點撥與放手的自由,孩子們會自覺進行自我評判,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修改意見,如這個物體應該這樣畫不應該那樣畫,色調如果做一些改變可能效果會更好,下次構圖時應該哪些地方再注意一下,等等。通過不斷的對自己作品的評判、審視,孩子們在美學上的修養會越來越高,對美的鑒賞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ㄋ模椭⒆铀茉炝己玫娜烁?
美術相對于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來說,因為不是升學考試需要的科目,并沒有太大的課業負擔,學生們在學習時心態還是比較輕松、愉快的,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優勢,發揮美術教育中源于藝術的感染力,通過認識美、欣賞美,甚至創造美,來幫助孩子們塑造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培養良好的個性??梢员M量選擇思想健康、能調動積極樂觀情緒的作品讓孩子們欣賞,并對其中的積極意義作適當講解,幫助孩子們樹立健康的心態,愿意像畫中的形象那樣,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也可以選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畫面,或者反映我國傳統哲學、道德觀等思想的作品,讓孩子們在竹子的繪畫形象中感受到高風亮節,在荷花的繪畫形象中感受到出淤泥而不染。
結語
美育,從小學美術教學開始,就滲透于其中,通過讓孩子們對美的形象的感知,培養孩子們創造美的能力,并逐漸過渡到幫助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形象、美好事物,及美好的思想行為,幫助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世界觀,充分發揮這門課程的審美教化作用。
參考文獻
[1]翟秀宏.為有源頭活水來——淺談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美術教育研究,2015(20).
[2]張賀菊.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2017(2).
[3]呂軼敏.培養審美情趣,感受藝術魅力——論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新課程(教研版),2012(8).
[4]毛秀梅.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小學美術教師的重大使命[J].教育界,20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