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美育思想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美育思想源遠流長,但審美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范疇與命題是直到近代才正式提出的。審美教育是一種塑造人本身的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簡要的淺析了中國美育思想發展史,美育在小學語文中的價值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思想的策略。
  語文教學 美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 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129-01
  美育思想在我國教育的歷史長河中早就有提現,美育思想的蹤跡可以追溯到孔孟時期乃至更久遠的時代,只是在此時期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美育思想在當下的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1.中國美育思想發展史概況
  春秋時期,孔子提出“興于詩,專于禮,成于樂”的主張,孔子的美育思想初步形成自己的體系并影響中國古代的美育思想的發展。戰國時期,孟子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向善。之后荀子提出“人性惡”的觀點,認為人性本惡,人性之美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教育才可實現。道家學派的老子則認為“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認為人不應該刻意的去追求美,應當順其自然而達到美的境界。莊子在老子的“無為”思想基礎上又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善”的命題,認為自然無為的“善”也就是“至美”
  近代學者在引進西方美育思想的過程中又提出了自己的關于美育的思想。王國維是中國現代美育的開創者,他認為美育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和目的,并明確提出要將美育納入教育宗旨之中。蔡元培主張“以美育代宗教”的學說,他認為教育中美育有特殊的地位,指出實施美育的途徑、方法和手段。朱光潛認為美育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美育教育的功用就在于怡情養性。陶行知在《鄉村教師》創刊宣言中提出,人僅僅滿足身體上的饑餓需求是不夠的,還要追求靈魂上的滿足,這在一定意義上指出了審美教育的必要性。他又提出“教育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事真善美的活人”。他認為美育的內在要求旨在實現“知情意”三者的合一更進一步的目的是追求“真善美”三者合一。以上等人為我國美育體系的建立和美育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功效。
  2.美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美育對促使學生追求高尚人格起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熏陶作用。它從內容到形式都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樣的情景中,“融美于心靈”,在感化、啟發和誘導下,通過對美的欣賞,引發聯想,與審美對象之間產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鳴,從而得到感官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滿足,理智上的啟迪,進而蕩滌靈魂,追求美好,摒棄卑微與自私,自覺揚起追求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的風帆。因此,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升華人的思想境界,鑄造完美人格的作用,能激發學生向往善人善事,喚醒學生對人類崇高行為竟相仿效的愿望。同時,美育能通過審美欣賞和審美評價,頌善貶惡和揚美抑丑促進和引導學生堅貞節操,端正品行,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提升美好的人生境界。
  (2)培養學生審美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能培養學生對美的各種能力,即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知、鑒別、欣賞和創造的能力。語文作為一種傳遞美的載體,匯聚了文質兼美的言語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內質美和外在美。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作品本就煥發著真善美,通過以美的事物為教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在小學語文作品中以美的語言,美的節奏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在長期的審美教學過程中耳濡目染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最終達到美育的最終目標——創造美
  3.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思想的策略
 ?。?)重視語文課本中的語言感知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反復推敲、篩選出來的,選中的作品大多都是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于文學作品中的典范之作。通過閱讀課本中的作品常常能帶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文章的辭藻豐富,句式靈活多樣,修辭手法讓人拍手叫絕。從課本中的語言入手滲透審美教育,引導學生徜徉于文本優美的文字的海洋中,去仔細推敲、用心感悟定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在講解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時候讓學生感受到宏偉氣勢的壯美?!对鹿馇分械脑鹿馊裘魅舭?,朦朧迷離,讓學生感受到仙境般的幽靜以及柔和之美。
 ?。?)研鉆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能夠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深讀教科書”。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還不能完全的認識世界,思想尚為成熟,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以成人的思維去教學。在教學之前必須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審美心理,審美經驗,審美需求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審美設計。美到處都是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小學語文課本中存在著大量的美的因素,我們的教師要吃透教材,要用美的眼光去發現美,欣賞美,將自己融入其中然后帶到課堂中去引導學生體驗和享受美,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思想不是附加的,而是教師應該有意識,有計劃的將美育滲透到教學中。雖然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體裁不一,但是結構嚴謹,語言規范而且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育思想,讓學生在在美育中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品德。只有當美育和語文教學完美的融合時學生的心靈才會開出具有生命意義的花朵。
  參考文獻
  [1]鐘仕論,李天道.中國美育思想簡史[M].第一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武楠楠.淺論小學語文中的審美教育[J].現代交際,2018(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4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