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略談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美育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它被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從情境、聲音、文字三個方面闡述了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美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語文;美育;情境
  美育是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載體,美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開發學生的智力,強健學生的體魄,輔助學生道德的建立,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難以匹敵的。語文課程中蘊含著很多的美育因素,在學生美育培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小學生的美感正處于啟蒙階段,他們對于美的內涵還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認識與深入的感知。因此,教師要將審美教育與語文教學融合起來,巧妙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受到美的熏陶。
  一、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情境之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他們創設適當、有趣的情境,讓學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文本學習中來,產生獨特的學習體驗。如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詩歌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與贊美,筆者就選取了一些本地的景點和名聲,利用多媒體將它們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呈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隨后,筆者讓學生朗讀詩歌中描寫山川、西湖、戈壁的片段,并請一些去過實地旅游的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分享經驗,使學生的朗讀感受得到深化,最終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這樣,教師與學生就能夠相互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為課堂構建一種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陶冶他們的情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外在形象,包括風度、表情、氣質等都是創設情境的關鍵因素,更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擁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最終強化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利用聲音體會語文的美
  為了幫助學生感知語文之美,我們就可以讓他們從朗讀入手。正如俗話所說:“三分文章七分讀”,經過反復的誦讀,課本上無聲的文字就能在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變成有聲的語言,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景都能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浮現,促使學生產生立體思維,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額角度去理解教材,感受到語文的美。
  以孟郊的《游子吟》為例,這是一首歌頌母愛的古詩,無數的游子在吟誦這首古詩時都難免淚濕衣襟,心靈受到強烈的震顫。這首歌采取的是白描的手法,這是民歌最為突出的特點,它的語言通俗易懂,讀過就能讓人充分體會到母親對于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愛。于是,筆者就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展開聯想,在他們的腦海中浮現出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坐在昏黃的燈下給即將遠行的孩子縫制著衣服。人間最為美好的感情就是母愛,即使與古詩的作者相隔千年,但是這種對于 母愛的感受卻猶如近在咫尺,猶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學生的心底。學生讀書聲郎朗,語文之美就這樣印在了他們的心里,為他們精神的成長埋了一顆顆種子。
  三、琢磨文字,體會漢字之美
  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語言文字是最為基本的材料,它要么生動,要么質樸,要么嚴謹,要么感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推敲、琢磨文字的機會,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語言,體會漢字所蘊含的美。這樣,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還能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對教材中較為傳神的詞語進行推敲。
  每一篇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過了選編人員的字斟句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文字進行仔細的推敲,幫助學生發現語言之美,與學生共同關注文本,品味文字的韻味,領悟文字的內涵。
  以《鳥的天堂》一文為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逼渲?,“堆”字用的特別傳神,它不僅描繪出了枝葉層層疊疊的繁茂,還能讓人體會到榕樹旺盛的生命力。一個詞的妙用就能為我們構建一個不同的世界,靜默的榕樹也因為一個“堆”字活了起來。這種對于文字的推敲能夠讓學生體會文字之美,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感受教材中的優美句式
  優美的句式是語言最好的表現方式。在《桂林山水》這一課中,句式非常優美、講究,如山水的描寫,作者就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讀來瑯瑯上口,還能體現出水的“靜、清、綠”和山的“奇、秀、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受這些句式,從形式上去品味語言之美,用美的語言去熏陶他們,是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思想情感充斥學生的內心。
 ?。?)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
  體味文章的意境能夠幫助學生走入作品的深處,進而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悟。教師要結合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走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充分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產生美的享受。
  以《登鸛雀樓》一詩為例,其中的語言鮮明生動,仔細體味,還 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哲理,形成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尤其是其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僅意境十分壯美,其中的詩意還極為高遠,在蒼茫壯美的畫面之中,我們能夠體會到游目馳懷的詩人正在高處遠望,體會生活的哲理。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到處充滿了美的元素,教師要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與審美能力,使他們能夠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感知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1]姚曉南,美育的實施為何步履維艱——關于中小學美育理論和實踐幾個問題的思考,《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2]胡櫻平,新時代中小學美育的三大實踐途徑,《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10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