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各科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從語文、數學、體育各學科中講述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要樹立其良好的形象,用師德熏陶出學生的品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要塑造好學生的靈魂。
【關鍵詞】小學各學科教學;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人類靈魂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75-01
德育、智育、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三個重要方面,德育屬于教育目的的首要范疇,德育不僅是學校的一種工作,而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歸宿,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最終目的。德育有相對的獨立性,學校以開思想品德課、政治課及其他措施等。但在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光靠這種單一的品德教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從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影響來看,我們必須在德育內容上加以更新,以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所以,在小學各學科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在小學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要樹立其良好的形象,用師德熏陶出學生的德育,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要塑造好學生的靈魂。
?。?)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靈魂,孔子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應該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則,這是喚醒學生沉睡心靈,提升學生德行人格的一劑良藥。
(2)其次,高尚的人格是每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高尚的人格,特別擁有強烈的“愛”才會在教學中自覺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
由此可見,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所表現出的“關愛”“公正”“博大”等品質,都是能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道德因素,是推動學生前進的無形力量。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在課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
二、教師如何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語文課堂中德育的滲透。
?。?)小學語文教育屬于基礎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所擔負的德育任務更具特殊性。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看,語文學科以“文”為主,內容形象化、情感化、審美化,“以文載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語文學科的思想性、文學性、知識性,意味著它不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加強德育,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語文教學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
(2)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的具體做法。
如在教《難忘的一課》,抓住課題“難忘”二字,問:為什么稱這節課是“難忘”的一課呢?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認識到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勝利前的五十多年,臺灣一直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著,他們不準臺灣人民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的孩子們開始學習用祖國的語言來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所以,這節語文課對長期遭受統治和奴役的臺灣人民及其孩子來說,確實是“難忘”的;也是終生“難忘”的。揭示題眼“難忘”的內涵,是學生認識了臺灣從來都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發他們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奮發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再如,學到《小英雄雨來》一課時,通過教師生動地講述課文主要內容,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英雄雨來為了掩護革命干部,機智地同敵人作斗爭的故事,歌頌了小雨來熱愛祖國,不畏強敵的斗爭精神。教育學生學習小雨來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品質。
又如,學到《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課文記敘了邱少云潛伏隱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犧牲的經過。通過學習理解,讓學生學習邱少云自覺嚴格遵守紀律的高尚品質。
2.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有許多人認為,數學中怎么能滲透德育呢,全是數字和符號,在這里應該更正的是數學中也可以進行德育教育。數學課程中滲透德育是要求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慢慢融入學生的頭腦。例如在講解中國是發明計數方法最早的國家之一時,滲入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引申這些內容,以便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既涉及到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和他們的奮斗故事,還蘊藏著一些數學史料,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拼搏精神的積極內容。像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等,他們的堅強意志和獻身祖國事業的精神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感,能啟迪他們的思想,激勵他們的進取精神,培養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增強他們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促使其形成剛毅和自強的個性。
(2)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量補充含有教育因素的題材進行德育。例如教學“年、月、日”時,注意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的紀念日,“國慶節”、“八一”建軍節、“七一”黨的生日、“五四”青年節、“植樹節”……以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只要教師樹立德育意識,將數學知識中德育因素挖掘出來,適時、適度,點點滴滴的滲透,就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體育課有其獨特之處,他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戶外進行體能練習,但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更應實時地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學校體育不僅可以健身,還可以啟發智力,而且可以育德。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逐漸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他們具有服從組織,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生動活潑,勇敢頑強,艱苦奮斗的精神,并且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意識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內外兼修的形成。
4.德育教育在其他學科、課后及學生生活中的滲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趯W校各學科課程的有意和無意的教育和培養下,學生的德育水平或許有提高,但這只是在思想上改變了學生,這還遠遠不夠,學生有沒有理解,以及能否在生活中積極的踐行這才是關鍵。各學科的“德育滲透”應當是不經意的不留痕跡的,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一門“藝術”,德育工作者應注重的德育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一味的“說教”。德育工作者要使德育更貼近生活,注意個體,增強雙向互動性和適應性,激發學生對德育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德育原理的規范的認識、理解,并不斷訓練、升華、自省和內化,從而形成比較固定的個體行為規范和思想品質?!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以陶老的這句話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向,培育新世紀的合格人才。
作者簡介:王慧琳(1970.11-),女,1992年8月參加工作,專科,數學專業,高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