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能夠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本文將明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意義,以及探究讓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意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71-0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實際融入教學內容,體現生活實際,通過生活化、簡單化教學,幫助學生對思想道德知識更好展開學習,并最終在生活實際中將其進行運用,即是思想道德教育回歸生活化。就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現狀來看,還存在一定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有效措施來促進教育的生活化,以提高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國家社會培養真正所需要的兼具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綜合型人才。
一、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意義
1.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意義之一。小學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目的便是促進學生正確社會道德認知和良好社會道德品德的形成,成為遵紀守法和擁有良好品德的人。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落實生活化教育教學理念,將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生活化,以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學生成為品格更加健全的個體。
2.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發展。
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發展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意義之二。小學生年齡尚幼,生理心理都未成熟,對事物的感性認知大于理性認知,不能正確和全方位看待生活中的各種行為主體及活動,也不能夠明確認識和斷定生活中人們的各種行為是否真正道德。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在結合學生性格特征和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實現其分辨身邊事物能力的提高,并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起促進作用。
3.培養社會國家所需人才。
培養社會國家所需人才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意義之三。近年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實現了巨大發展,但是與西方眾多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仍然是存在的,并且差距較大,需要不斷壯大自身,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能夠實現學生對生活實際中思想品德的了解和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反作用于在思想道德這一學科及其它學科的學習,最終成為國家社會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的措施
1.將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結合。
讓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首先具備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有機結合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通過實際例子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延伸和拓展,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學習、理解、掌握教材內容,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教材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期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處于萌芽階段,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將著力點放在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思想道德,提高其認識和判斷道德與否的能力。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授“保護環境衛生”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身邊人是如何處理垃圾的,是否在丟棄垃圾時明確將其分為不可回收和可回收垃圾。進而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當前環境衛生較為嚴峻的圖片和視頻,以及向學生展示分類垃圾對于環境衛生的益處,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普通的行為習慣也能夠影響到環境衛生。小學思想品德教師運用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思想品德內容,進而形成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在實際生活中付諸行動,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人做起,從小事做起,一起為環境衛生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
2.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育教學情境。
讓學生對生活中思想品德的重要性進行感受,以及對思想品德進行學習和理解,能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更好的培養,所以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育教學情境。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授“團結合作”這一內容時,便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一個規模小但較為特殊的拔河比賽,即兩個隊伍的人數并不相等,一個隊伍是兩個人,另一個隊伍則是四個人。通過比賽,兩個隊伍之間的差距必然較大,四人的隊伍取得勝利。教師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重要性,認識到與他人進行合作的重要性,對團結合作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育教學情境,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調動,實現學生思想品德學習質量水平的提升。
3.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領悟課程內容。
課堂教學不是教育開展的唯一路徑,實踐過程也是教師對學生開展教育的重要路徑,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領悟課程內容,實現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學生的日常生活環境也具有特殊性,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其影響因素也是不同的,就教育這一事件來看,在學生的特殊性中找尋其普遍性是教師教學的關鍵。因此,組織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實踐活動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采取的教育教學措施,讓學生明確認識擁有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意義,進而培養、提高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重陽節參與“敬老院關愛老人”活動,讓學生在敬老院幫助老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以及陪同老人聊天等,感受到自身的小行動帶給他人的大快樂,領悟到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性。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目的和最終歸宿,教育作為認識的組成部分其也是源于實踐、歸于實踐。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堅持生活化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學習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反作用于生活實踐。通過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學習、理解、掌握并記憶知識內容,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符合小學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同時對學生在今后人生過程中的長足發展更是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莊梅紅.小學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實施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6):239-240.
[2]張興臣,張傳清.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2):43.
[3]張燕燕.試論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6(51):120-120.
作者簡介:李海霞(1970.8-),女,漢族,籍貫:甘肅玉門,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畢業院校:酒泉師范,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