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回歸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回歸應用于生活。不管在課堂教學還是在課外活動中,我們的數學教學都應聯系學生的生活,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數學,生活之中會處處用到數學,從而學會用數學地眼光去感受、發現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 數學日記數學活動生活應用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笨梢姡瑪祵W教學僅局限于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課堂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將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重組、整合教材,適時的創造性使用教材。教材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甚遠,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根據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精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如:教學射線時,要將射線與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找,并不容易,因為它很抽象。這時可以利用光在空氣中傳播來設計一個小實驗,[2]讓各小組取下玻璃杯蓋,將激光燈對準玻璃杯底打開,提問:從上往下看,你看到了一條什么線?說說為什么?學生搶答(是射線,因為將光源看作是一點,由一點射出一條線無限長所以是射線)。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射線,覺得很神奇,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之后學生們列舉出了生活中的太陽、月亮、電筒發出的光都是射線,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是實實在在的。
二、在數學日記中運用數學
將日記引入到學生數學作業中,嘗試讓學生寫數學日記,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運用數學的空間。數學日記不但可以使學生更細致地觀察生活,而且還有效地實現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數學日記的學習之初,由于學生思想思維的封閉性,寫的內容,類型往往單一。平時教師要多加強課堂教學中指導寫日記的方法,例如:在教學《24時記時法》后,我讓孩子們帶著發現的眼睛,走進生活,去尋找生活中的記時法。把它們記錄下來,并用文字分析這些時間信息告訴了你什么,于是他們在商店門口看到了營業時間,在馬路上看到了禁止通行的時間,在公司門口看到了工人的上班時間等等;或者指導學生也可以寫一篇《我的一天》,通過記錄一天的歷程,讓學生把24時記時法加以強化,同時也是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把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生活來檢驗數學,發展數學。又如在教學《認識周長》這一課時,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個小朋友練習跑步的動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從 “指”到“找”,從“ 找” 到 “ 描” ,又從“描”到“量”這一連串的活動中,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也為學生寫數學日記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材料。從課后收上來的數學日記看,大多學生記錄了課堂中一些活動的感受。尤其是測量樹葉這一活動,學生記錄的最多,他們寫到:數學課太有意思了,我喜歡數學課;今天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數學課;數學課真有趣,今天我很開心等等。還有不少同學記錄了應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了生活中物體的周長,如測量花盆口的周長、水杯口的周長、圓形鐘面的周長等等。學生積極主動地將課堂所學應用到生活中并解決身邊的問題,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平時教師要注意多收集形式不一的數學日記,歸類張貼在教室墻上,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空間。結合班級學生的數學日記,對數學日記的內容上可以不斷提出更詳細的要求,比如從家庭中、學校里、超市里、道路上等比較熟悉的地方用心觀察有沒有學過的數學知識?再比如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等等。在指導學生寫日記時教師可以堅持寫評語,以激勵為主要目標,并適時進行思維方法的引導。指導中及時修改有一定思想的日記,組織參加有關小學數學日記的評選活動,當學生拿到獲獎證書時,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最燦爛、最自信的笑容。讓學生拿起筆來寫數學日記,讓他們體驗數學生活。數學日記的習慣一旦養成,慢慢的數學意識與應用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
三、開展課外數學活動
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實踐,發展實踐應用能力。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好奇,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在課外設定學習小組,選好組長,帶領小組同學完成課外活動。如:到鮮花店調查各種鮮花的價格,到商店調查各種商品的價格,組長或其他小組成員提出問題,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交流解決方法,并作一定的點評。又如:認識了“長方形周長”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教室門框、窗框等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設計一下做這些物品需要多少材料。如果再給每種不同的材料標上單價,讓他們計算一下,選擇怎樣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經濟實惠又滿足需要。再如:學習完了“統計表和統計圖”后,指導學生去調查各年級學生人數和男女生數;調查本班學生身高、體重或最喜愛的水果、蔬菜等;調查3-4位同學家里近3個月的用水量或用電量等資料,將這些資料分別制成統計圖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并選取優秀的作品布置在班級展板中。
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走向生活,尋找數學,也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擴大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活動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版).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例分析》
[3]《小學教學參考》(2002年03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