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聯系生活回歸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睂W校教育必須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即教育。故而我認為閱讀教學必定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回歸于生活。然而如何架起生活與閱讀教學的橋梁?不外乎以下三步:
一、融入生活,滋養閱讀之根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笔茄?!只有喜歡才會去做,才能做好。如果不是真的喜歡,即使是被逼著做完了,也不過是完成任務而已,不可期待結果。小學生閱讀又何嘗不是呢?如果能利用好有趣的生活情境、圖片展示、場景設置等,便可充分展現文本的魅力,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
猶記得在教學《燈籠果》一文時,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我特地拿來了幾顆燈籠果,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它們的外形、顏色及手感,還鼓勵他們嘗一嘗。大家頓時興致倍增,教室里歡笑聲此起彼伏。有了直接的感受,學生們對課文的閱讀便更積極,朗讀也更有感情了。即使已經進入下一環節,大家還意猶未盡,爭相回答問題。
轉念想起曾聽過一年級的一節課外閱讀講解課:
師:“你們會吃嗎?”
生齊:“當然會??!”
師:“你們真的會吃嗎?你們知不知道,吃也不能隨便吃,有的食物一起吃會出問題的。”
生1:“是的!我知道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吃螃蟹,我吃了好幾個。后來奶奶說院子里的柿子熟了,又香又甜。我沒忍住偷吃了一個柿子,結果馬上就肚子疼了,拉肚子拉了好幾天!”
生2:“我媽媽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冬天蘿卜賽人參。但是如果在吃藥,就不能吃蘿卜,這樣就沒藥效了?!?
生3:“嗯嗯,我爺爺那時候身子虛,吃人參進補,奶奶說冬天蘿卜賽人參,還是多吃點蘿卜。結果爺爺身子還是虛,后來醫生說,就是蘿卜和人參一起吃,把人參的效用都抵消了?!?
…………
師:“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可真豐富,文中的主人公就是缺少了這樣的生活常識,才導致自己進了醫院?,F在他可后悔了,你們猜他躺在病床上會想些什么呢?”
生1:“他會想:我真不應該貪嘴?!?
生2:“吃一塹長一智,我以后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生3:“我要把我自身的經歷告訴其他人,避免其他人像我這樣……”
瞧,生活中的實際體驗是學生閱讀的基礎,有了這基礎,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才能更透徹,自然而然,文章的主題思想就在學生的一次次回答中慢慢浮出水面。可見,生活對于語文閱讀有指引作用,引導學生一步步靠近作者,發掘文章背后的精神世界。
二、聯系生活,萌發閱讀之芽
我們知道,為保證學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課文內容,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學習需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鑒于此,我在講授《烏鴉喝水》時,講到“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币痪鋾r,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觀察學生的感受:
方法一:
師:一只烏鴉(指向幻燈片,學生齊讀)
生: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烏鴉有多渴?
生:很渴,很想喝水
師:“到處”這個詞語可以看出烏鴉去找水的地方多不多?
生:多!
師:請你讀出烏鴉的口渴,去找水的地方的多。(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方法二:
師:一只烏鴉(指向幻燈片,學生齊讀)
生: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所以烏鴉“到處”找水喝,想象它可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生:山頂上、花園里……
師:原來烏鴉去了那么多地方找水。
師:請你讀出烏鴉的口渴,去找水的地方的多。(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在這兩種不同的方案中,方法一教師直接將烏鴉口渴的情態加之于學生,隨即讓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方法二卻是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天沒喝水又在體育課上跑步的情境,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能更真切地體會到烏鴉口渴得厲害,到處找水喝。然后再去朗讀這段內容時,學生自然而然會與文本產生共情。
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一定要創設情境,才能從根本上脫離教師拼命教,學生拼命記的狀態。在以鮮活的生活為基礎的情境下,我們可以直抵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回歸生活,盛放閱讀之花
閱讀,不只是簡單地將文本中的語言讀一遍。真正的閱讀應該透過文本的文字表象,進入到文章情境中,與作者的情感世界產生共鳴。
例如,我曾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一篇課堂實錄《第一次擁抱母親》:
師:“同學們,我們曾學過一首歌頌母愛的詩,誰還記得?”
生齊背:“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將這首詩學到心坎兒里了!是啊,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莫過于母愛。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認識一位母親,去看看她的孩子第一次抱她的時候發生了什么?!?
師:“作者在準備抱母親的時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作者不了解自己的母親,以為母親胖,其實卻很瘦?!?
師:“對!作者把平時母親對自己的愛視為理所應當,忽視了母親的身體,忽視了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粗n文中的母親,老師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我自幼喪父,是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撫養大。母親白天幫別人干活,晚上給別人縫衣服。辛苦賺來的錢都用來為我買書,買好吃的,自己卻從來不舍得吃。而我也總以為母親身體硬朗。直到老師突然告訴我母親病了,我才知道,母親日夜操勞,已經患上重病。那一刻,我滿是自責,如果我平時能對母親多一些關注,肯定會早一些發現問題,早一些治療……”【教師哽咽了起來】
此時學生們被老師動情的述說所打動,有的已經開始擦眼淚。隨后紛紛舉手分享自己與母親的點點滴滴,都說今天回家要給母親按摩,要每天幫母親分擔一點家務,時時關心母親……
學生被教師真摯的感情所感染,愿用自己感恩的情意在生活中對自己的母親多一點關愛??梢姡喿x能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并將情感回饋于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閱讀。生活是閱讀的靈魂,閱讀亦是生活的染色劑。故而閱讀教學回歸生活,語文課程方能回歸學生。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中心小學校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