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兩者之間聯系非常密切,教師應該與實際加強聯系,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加深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文以小學四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就生活化教學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關系著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但是數學知識非常抽象、復雜,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生活化教學因擁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實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并輕松理解到知識,提高教學有效性。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小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學習之所以難以進入學習狀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缺乏對數學這門學習的興趣,不能夠真正的融入到教學中來,這就弱化了學生對于學習的主觀感知、主觀體驗,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數學教師可以巧妙地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以主體的視角參與到教學中來,加深學生主觀上對于數學學習的參與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1]。例如:在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知識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模擬到文具店購物的生活情景,小明和小芳周末到文具店買東西,小明買了一本價格為2.1元的練習本,小芳買了一支價格為1.5的圓珠筆,那么他們一共帶了10塊錢,接下來讓我們來算算,總共需要花費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由于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學生理解起來也更為容易,迅速的運用學習的知識進行計算。
  二、設計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從相關知識背景出發,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教師應該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課堂教學結合生活為學生設計問題,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變得更加積極與主動。例如:在教“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后,便可以對上學期期末考試進行公布,然后將全部學生劃分成10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分別計算自己的語文、數學平均分數,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又快又準確。
  三、巧用生活素材,開發教學資源
  在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善于利用各種生活資源來豐富教學資源。數學教師要深刻明白,教材中的內容無法充分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數學教師要將數學教材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將其用作數學教學資源,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帶領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教學內容,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2]。例如:在教“三角形”這節知識時,數學教師便可以提前讓學生課后準備三根木棒,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將這三根木棒組成一個三角形,有的學生組成的是等邊三角形,有的學生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還有組成的是等腰三角形,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了三角形。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對小學數學這門學科教學而言,不僅僅是教學活動,而且還是重要的生活實踐,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參與生活實踐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在親自參與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實現對課本數學知識的鞏固和升華,了解數學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提升自己數學應用能力。例如:當學習完“觀察物體”這節知識后,讓學生在課后回到家中觀察家里主要有哪些物體,思考這些物體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然后動手畫一畫,是否能夠簡單的畫出形狀。
  參考文獻:
  [1]宣以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69.
  [2]鄧旺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江西教育,2018(2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80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