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習即發展價值理念芻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面臨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的價值理念只有適應這些變化,適應未來發展需要,才能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以認知性實踐能力為支撐,聚焦于學會學習素養,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確立了學習即發展的教育價值理念,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傳播表達信息能力增強,有效引領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學習即發展;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課
  核心素養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培養目標實施以來,我們開展了《開放式主題活動為主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形成了開放式主題活動為主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后簡稱為自主主題活動教學模式),原創了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價值理念——學習即發展,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長期有效嘗試,引領了學生核心素養。
  一、 提出學習即發展理念的時代背景
  自2016年9月北師大《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至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式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仍然存在著以講授灌輸課本知識的被動式教學方式、講-練-講-寫的被動式思維訓練方式的現象,從而造成學生思維訓練被動化、教學方式僵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良好個性、健全人格,導致學生不會學習或低效學習,創新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教育已進入“互聯網+”時代,教育內容持續更新,教育樣式不斷變化,教育評價日益多元,師生互動不再流于形式。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教學面對“自由的有意識的學生”這一自然人的教育,要遵循人的發展規律,在其先天素質和后天習得水平的基礎上,通過改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教、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規范、重塑和他們的認知性實踐能力,有效培養其核心素養,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綱要》指明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與培養目標,指明了教育實現的手段任務。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從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課程標準》【實施要求與建議(五)】提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通過調查、參觀、討論、訪談、項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在合作和分享中擴展自己的經驗,在自主探究和切身體驗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開展活動式、體驗式學習,發展學生自主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課程標準指出了教學實施基礎與實現形式。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形勢的改變,以“育人為本”教育思想為指導,立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科性質,確立了“學習即發展”教育理念。
  二、 學習即發展理念的內涵
  學習即發展的理念,是指學習是發展學生品德的行為,是發展學生能力的行為,是發展學生思維的行為,認為所有學生的品德、行為、思維能力的發展,都將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感受習得。
  三、學習即發展理念能夠成為未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必然需要學校教育方式的轉變,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未來教育更注重學生中心。在以移動互聯技術和數據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進入課堂的形勢下,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連接互聯網學習海量資源,與他人進行多種互動,并可以以多種工具與媒體進行學習與創造。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課堂也要服務于學生,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素養提升。未來教育更注重能力的培養。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要注重學生搜集整理信息、傳播表達信息的能力,從而提升學會學習素養。
  在“互聯網+”條件下,學生所擁有的信息、學習支撐技術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所以學生課堂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生根本性改變,關注知識獲取的方法過程尤為重要。通過課前分組探究搜集整理信息、課中自主展示主題活動傳播表達信息、課堂自主管理(評價、紀律維護)為支撐,混合式探究學習方式等是學生能力有效發展的方式。
  與此相應,未來教育師生關系也隨之發生改變。教師是服務于學生的,教師角色主要承擔規劃者、引導者作用,更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綜上所述,未來教育發展趨勢下,所有學生的品德、行為、思維能力的發展,都將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感受習得。
  四、學習即發展理念形成的總路徑
   通過前述分析,我將學習即發展的價值理念引領核心素養培養的總路徑做出如下表示
  顧明遠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培養人,是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人的生命價值。錢穎一也曾指出:我們對教育的認識,過于局限在“知識”上;有些學生學了很多知識,但思考能力、思維能力不夠,以至創新能力欠缺。這就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要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習即發展的價值理念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學會學習、自主發展,最終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N].中國教育報(第7版理論周刊·教育科學),2017(5):25.
  作者簡介:
   廖順學,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市新華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