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教育回歸本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育即成長,即人的生命的成長,教育離開了生命將無從談起,也無從實施?!芭囵B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恒主題。教育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教育的本源是對其人性的培養。只有使我們的孩子具有德性,他們的學業水平高才有價值,聰明才智才更有益處。
  一、教育的現狀
  在許多家長甚至很多老師的眼里,好的學?;蚝玫慕逃褪桥囵B孩子能考高分,以便將來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大學畢業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這些家長對子女經常說的話就是:“孩子,我現在不能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將來會給你一個幸福的成年”“孩子,我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的指引下,我們的學生從小就被培養成一臺臺做題的機器,疲于應付“題?!薄把a課”“興趣班”“奧賽”。教育越來越遠離其初衷,不以人的生長發展為目的,而是為了完成某項功利性的任務而進行。
  學校為了自身的生存,其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功利性的現象: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義務教育階段的“尖子班”“重點班”“火箭班”等,把孩子從小就以分數的高低劃分為三六九等。當我們在享受高升學率的時候,有多少人會體會到孩子們內心的情愫呢?孩子們為了家長和老師們的期盼,為了搶占分數的制高點,不得不從小小年齡開始承載如此的重負。機器處于長久的高速運轉都很容易出問題,更何況我們血肉之軀的小小生命呢?于是,在我們高壓的知識灌輸之下也出現了一個個難以捉摸、難以管束的心靈,甚至出現了用血和生命為代價的慘痛教訓。因此,教育必須認識到生命的本質與教育的相關性,讓學生的學習成為生命自主成長的需要,變“被動學”為“我要學”,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教育的本源
 ?。ㄒ唬┙逃c生命
  教育離開了生命將無從談起。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闡明了兒童各個成長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此,教育要遵循自身的規律才能抓住兒童認知的關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時下的很多家長,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提前學習并參加各種補習班、培訓班。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學習,最后帶來的不僅僅是孩子童年快樂的缺失,還可能導致孩子將來人生道路上更大的成長隱患?;诖?,我們的教育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生命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教育成為生命發展之需。
  (二)教育與人性
  教育中的人性,簡言之,就是教育要關注人的德性,滿足兒童的心靈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引領他們成長,讓他們通過教育走向人性的光輝,培養學生“真善美”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真,這樣培養出來的個體才可能構成一個和諧的社會,教育的本源才得以體現。
  生命的成長、個體的發展過程中究竟有何需求?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了人類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生命的個體都希望得到關心、照顧和尊重,精神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更細致。當個體尊重和需要得到滿足后,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充滿愛和關心。教育就應從這里出發。
  教育,要“不忘初心”。教育的“初心”,就是帶給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們在學習中能夠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通過教育,使學生的善良、尊重、正直、真誠、寬容、堅強、感恩、探索、敏銳、創造等美好的品質得以展現。毫無疑問,一個由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才是一個真正和諧社會。誠然,這樣的教育才真正回歸了人性。
  三、實施多元評價
  新課程標準著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014年9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多角度評價學生,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態度,溝通、協調及創新能力。
  那么,在新高考背景下的今天,究竟該如何多元化去評價我們的學生呢?新高考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鑒。
  (一)評價目標多元化
  首先,評價目標應是全面的。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不能僅關注升學率,對學校的評價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特別要關注學校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及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況。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涉及到各科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要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習慣、意志品質、興趣、創新思維等方面的發展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能力。
 ?。ǘ┰u價主體多元化
  以往的評價主體通常是指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而學生只是被評價者。這種單一的評價主體往往是片面的,也不能較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因而會導致很多問題。學生在評價中因為是被動的,往往會因為老師的評價而造成很多的心理壓力,甚至會出現逃避被評價的現象。在新高考背景下的今天,我們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科任教師評價、班主任老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校評價、家長評價、社區評價以及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機構進行評價等。評價主體多元化不僅僅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可以涵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等諸多方面。當學生自身參與評價中,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才可能不斷地提高。
  (三)評價內容多元化
  以往對學生的評價基本上是以單一的考分為標準,這樣的培養模式可能會導致學生的畸形發展,學生只能變成一個個考試機器。新課程標準評價特別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具體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可能是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ㄋ模┰u價方法多元化
  以往我們常常以學生考試分數高低的方法去評價學生,僅憑分數的高低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非常局限。眾所周知,人的諸多方面是不能用分數來定量的,如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就不易量化。再者我們知道,人的發展是有差異的,怎能僅憑一種方法去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呢?因此,我們強調評價學生的方法應是多元化的,用多元方法從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去評價學生,這必將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新課標實施的今天,作為教育人,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為什么出發。讓我們從教育評價的改革入手,破除“一考定終生”的做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尊重差異,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評價學生,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教育關注生命、關注人性,讓教育回歸本源。
  責任編輯 黃佳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9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