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共情”的運用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共情”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指教師以換位思考的方式體察學生的情感需要,選取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傳達教育思想,激發師生的情感共鳴。簡要分析了培養學生“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圍繞運用多媒體設備、引入問題教學法、創設自由表達空間等角度探討“共情”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體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思想品德;共情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側重于針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品德修養進行正確引導,“共情”在教學中的應用致力于引導教師轉變以往在教學中的角色與視角,真正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尊重、理解、支持學生的想法與觀點,并依據學生思想觀念與情感需求進行教學調整,從而更好地提升教育實效性。
一、培養學生“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從“共情”這一詞語的概念角度入手,美國知名教育家羅杰斯認為共情即是指對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有準確以至于有如親身體驗的了解[1]。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感悟與體驗能力,以此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認知與價值觀念,而“共情”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既能夠引導教師換位思考、真正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想法與真實需求,又能夠使學生針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產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提高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實效,從而進一步實現對學生道德觀念、人格品質的健全培育。
二、“共情”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一)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學感染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意識與感性思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對于客觀事物缺乏成熟、獨立的判斷,對于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普遍不強,這也成為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而現如今信息技術的進步促使多媒體設備為日常教學提供了重要的輔助手段,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設備優化教學設計水平,真正運用形象生動的圖片、音頻與影像資料將課本文字知識轉化為生活化場景,使學生的感性思維、形象思維得到有效調動,進一步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香洲區第十一小學的教師在一次公開課中選取了《人類的家園》這一課內容,在課前教師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考查學生對于野生動物保護這一概念的理解,發現有68.3%的學生并不清楚野生動物都包含哪些物種,也不清楚野生動物的具體生存狀況。于是教師在課前借助網絡資源選取到了一段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公益廣告,在課上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進行展示,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親眼目睹了人們在享用魚翅時一條失去魚鰭的鯊魚鮮血淋漓的躺在水池中無助的喘息這一場景??催^視頻后有的學生義憤填膺地指責那些食用魚翅的人們的殘忍;也有的學生對于鯊魚慘遭殺戮這一情況表示深深的同情;還有的學生認為相關執法部門應當嚴令禁止捕殺鯊魚這一行為。這次課程下來學生基本樹立了對野生動物保護這一概念的認知,也意識到了自然生命的美好與脆弱,并通過教師的引導樹立了一定的道德、法律意識,更好地依托“共情”實現教育目標。
?。ǘ┮雴栴}式教學方法,發揮教學引導作用
“共情”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還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上,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注重在課堂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又要避免陷入一味放任式教學模式,還應針對學生進行必要引導與及時干預,確保真正立足于學生的需求點進行教學滲透,拉近師生之間的交互距離,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以“我和規則交朋友”這一單元為例,香洲區第十一小學的教師在課堂中引入了問題式教學法,首先提出了“你知道哪些規則”這一問題,將回答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回答出交通規則、學生行為規范等內容。緊接著教師選取交通規則這一點進行切入,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不遵守交通規則將會發生什么”,學生紛紛調動以往的生活經驗談論自己所見過或聽說過的交通事故,例如行人翻越護欄被車撞飛、不遵守信號燈過馬路誘發交通事故等。在師生的一問一答中,真正就交通規則這一概念建立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就學生的行為規范做出了恰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了正確的規則意識,同時也能夠增加學生對于教師指導的認同感,塑造了更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學質量。
?。ㄈ﹦撛O自由化表達空間,傾聽學生真實想法
此外,“共情”的運用還表現在自由表達空間的創設上。以“我的角色與責任”這一單元為例,香洲區第十一小學教師創新運用辯論賽的方式開展教學,圍繞“遵守公共秩序就是講公德嗎”為題開展了激烈的辯論,正方認為遵守公共秩序是我們的日常行為規范,也體現了我們的公德心;而反方認為公德心還包括愛護公物、互幫互助等內容,并不完全局限于公共秩序[2]。通過辯論賽的舉辦,學生的真實想法得到了充分表達與施展,而教師也通過最終結果針對不同學生的觀點進行了評價,更好地加深對于學生個體情感的理解,進一步提升了教學實效性,深化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總而言之,“共情”的運用力圖真正踐行教育界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培養目標,幫助教師尋求有效途徑加深對于學生思維理念、情感需求的了解,以此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存在的認知誤區與思維局限,提高教學指導的針對性與專業性,也有助于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深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王德毅.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75.
[2]蔡康.愛吾愛以及人之愛:淺談思品課堂中學生共情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4):48-49.
編輯 劉瑞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7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