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閱讀的本真在于思想上的“共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是每一位教師都極為熟悉的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這三個層次的重要程度理應是逐層遞增的,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時卻會出現過于重視技能與方法卻忽視了情感引導的現象,這應該是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重視的問題,因為思想情感的滲透是閱讀最本真的價值體現,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學生才能意識到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從而汲取營養然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閱讀 思想 情感 自主 體會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187-01
  縱覽近些年高考中的現代文閱讀,散文與小說這兩種文體的考察相對較為頻繁,其中小說更略勝一籌,在筆者看來,這樣的命題選擇只怕與小說與散文主旨的理解相對更為含蓄有不小的關系,也就是說,對閱讀中情感的滲透應該也是教學中的重點,而這一點也恰好與生態課堂建設、培養學生個性思維等理念相契合,是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內容。
  1.把握閱讀技巧與思想的關系
  倘若我們拋開具體的課文而用抽象的眼光來看待閱讀教學這一過程,其實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分為兩個重點環節,一個是偏基礎能力培養的閱讀技巧的提升,另一個是偏文化素養培養的思想內涵的理解,這是閱讀教學中必須把握的重點,它們互有關聯但側重點又不同,平衡好他們的關系則有利于把握課堂節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提升。
  以《落日》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這偏文章是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朱啟平所寫的一篇以日軍投降儀式為主要內容的新聞通訊稿,所以,在帶領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時,我們既需要學生從中掌握獲取新聞信息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要引導他們理解新聞的內涵以及作者的思想主旨,但這兩部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卻不可是完全割裂的兩個環節,前面對新聞閱讀時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以及語言的簡練等要點的把握是后一部分理解文章思想主旨的前提,而對文章思想主旨的理解卻會在對文章的層層分析中逐漸深入,這就要求我們在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時注意引導學生重視一些重點描述或帶有感情色彩的內容,將對文章重點信息的分析與思想主旨的理解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意識到文章的思想傾向,最終把握住文章的重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重視語文生態課堂的構建
  思想內涵的理解在學生閱讀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我們還是以以往的教學方式用直接告訴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那依然達不到培養學生自主分析與探究能力的目的,只有構建生態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具自主性,這個文章主旨理解的過程對學生才會更有價值。
  以《鳥啼》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這是英國作家勞倫斯所寫的一篇散文,主旨又與生命的意義有關,其實這樣的文章對于讀者而言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因為外國文學作品翻譯過來本身就會產生一些不同的理解,更何況又是這種能引起讀者聯系自身生活經歷與思想的命題,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把學生當作接受者然后讓他們接受我們固定認為的作品主旨,而應該真正把閱讀思考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為他們施加固定思維,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鳥叫的生機,通過作者有關生與死的描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去體會生命的意義,通過提問、對答等方式與學生多做互動,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理解“向死而生”這個詞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活力、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3.創設讓學生進入“共情”的閱讀氛圍
  中國傳統文學批評著作《毛詩大序》說道:“情動于中而行于言”,換句話說,一篇內涵深厚的文章其中必然包含著創作者的無線情思,其實,我們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也就是在引導他們體會作者在文字中所融入的感情,所以真正良好的閱讀氛圍,應當是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對作者以及作品產生一種“共情”,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體會更為深刻。
  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為例,這篇散文可以說是作者借“地壇”這一處在他心中與他有無限關聯的“荒園”對自己心路歷程的剖析,就作者而言,他的人生是充滿磨難的,殘疾之后無法站立的他有著常人都會有的自我懷疑、自我逃避,而地壇就是他尋求心靈寧靜的地方,地壇就猶如作者思想與情感的“見證人”一般,這里讓他想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讓他對母親的愛理解地更為深刻,而要想并沒有與作者有相同經歷的學生對文章有深入的理解,那我們就需要引導學生與作者產生一種“共情”,比如讓他們思考自己生命中的不足或常常抱怨的事情,比如引導他們去回憶每當自己難過痛苦時父母的表現,只有讀者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通過作品所應產生的情感共鳴才會更容易建立,而這也才是閱讀的最高層次,能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并獲取自身思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旨、體會文章情感是極為重要的內容,我們只有構建生態課堂,創設能讓學生感受到“共情”的閱讀氛圍,給予他們更廣闊的空間去發散思維,才能讓他們能在閱讀中與作者、作品的思想產生情感共鳴,從中汲取到更具精神價值的營養,繼而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文化素養,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 高中閱讀教學的情感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羅華勇. 農村普通高中語文生態有效課堂教學探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6):34-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6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