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共情潤心?雙格發展”教育理念的師德建設四維體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師發展,師德為要。” 師德建設是一個“傳統”的“新”課題,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歷史新時期,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學前教育階段是整個學校教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對象之間年齡差距最大、心理距離相對較大的一個時期,更需要教師俯下身來,傾聽幼兒的心聲,了解幼兒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呵護幼兒的心靈。學前教育階段也是個體畢生發展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發展變化最快的一個時期,幼兒身心尚未成熟,更需要成人的關愛與引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等文件為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一直非常重視師德建設。為探索學前教育階段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在傳統師德建設活動的基礎上,我園以科研為先導,圍繞“共情潤心 雙格發展”的教育理念,開展了師德建設的實踐研究,探索形成以兒童權利觀為師德之基礎、法律為師德之底線、道德為師德之根本、能力為師德之保障的“四維”師德建設體系,以支持教師職業發展、支持兒童身心發展。
  一、以高尚師德踐行“共情潤心 雙格發展”教育理念
  我園以“共情潤心 雙格發展”為辦園理念,為兒童幸福美滿的人生奠定基礎?!肮睬椤奔锤型硎?,做出適宜的情感性應答;“潤心”即用情感滋潤人的心靈?!肮睬闈櫺摹奔赐ㄟ^共情環境的營造、共情互動的行動來潤澤人的心靈,從而實現兒童健康人格、健康體格的和諧發展。
  共情是道德發展的基礎。在教育實踐中,教師需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運用“共情潤心”的理念和方法,共家長之情、共教師之情、共兒童之情,在尊重平等的教育氛圍中,以愛育愛,促進兒童積極、主動、富有個性而全面的發展。
  二、“四維”體系,創新師德建設
  兒童權利觀、法律、道德、能力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作用和體現在教師的職業素養之中。
  1.兒童權利觀:師德之基礎
  兒童是有權利的。1989年聯合國起草和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共54項條款,規定了世界各地所有兒童應該享有的數十種權利,其中包括最基本的生存權、全面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全面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等。
  為了充分保護兒童權利,我園從三個層面加強了兒童權利視角下的師德建設工作。一是引導教師掌握兒童發展特點和規律、樹立科學的兒童觀。例如,我園通過“一筆畫兒童,一筆畫成人”等體驗式培訓活動,讓了解兒童、尊重兒童、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二是引導教師深入理解兒童權利。例如,教師通過兒童權利卡片分類等體驗式培訓活動,認識到兒童是有權利的,理解兒童權利是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的基礎。三是引導教師以兒童為中心,采取恰當的教育行為,支持兒童發展,促進兒童權利的實現。例如,我園通過分析與兒童權利保護相關的典型案例,幫助教師認識到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成人的責任,同時了解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師德培訓主要采用專家引領與日常教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促進教師將兒童權利觀、兒童權利保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法律:師德之底線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命令,教師既要追求高尚的職業道德,又要守住師德底線——遵紀守法、依法執教。依法執教既是對教師教育行為的規范與要求,又是對教師教育行為的保護。社會上發生的虐童事件中,有的教師并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了虐童行為、觸犯了法律,也有的教師以“為了孩子好”“孩子過于調皮”等借口對兒童實施違法行為。法律的實施能夠加強教師對師德的重視和認識,也能夠凈化教師隊伍,同時還能夠促使教師加強對兒童和自身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
 ?。?)知法學法
  “知法學法”是教師守法用法的基礎。為了保障教職員工的學習,我園購買了大量的法律法規書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定期組織教職員工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和文件政策,結合日常教育教學事例及時學習研討。
 ?。?)守法用法
  遵守法律,依法執教,既讓教師守住師德底線,又讓教師充分利用法律保護兒童。教師運用法律保障日常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維護教師權利。同時,我園組織教師積極指導家庭教育,向家長宣傳《兒童權利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使其知曉幼兒園的相關規定,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3.道德:師德之根本
  育人先塑己,樹人先立己。為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我園從思想建設、制度建設、活動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規劃,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師德建設工作。
 ?。?)思想建設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園將教師思想建設融入教育教學環節之中(如師德宣言、師德承諾書等),提高教師的政治站位,鼓勵教師以堅定的職業理想信念、執著的精神堅守幼教一線。
  (2)制度建設
  我園建立了師德考核制度,制定了一套師德師風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了師德師風學習制度、師德承諾制度、師德師風互幫互助制度、師德師風督促反饋制度等,并研制了師德師風考核的實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落實推進。
 ?。?)活動建設
  我園將師德建設與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密切結合,使師德建設活動常規化,并融入教學與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例如,注重黨風建設活動,運用黨建工作“五法寶”推進隊伍師德師風建設;開展師德演講,師德情景劇表演,展示優秀教師風采、樹立良好師德榜樣;進行團隊建設活動(如拓展活動、心理健康培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讀書分享會等),凝心聚力、愉悅身心、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與品行修養。  ?。?)文化建設
  我園堅持以研促教的強園之路,不斷提升兩支隊伍的整體素養,充分利用、整合中國兒童中心的資源優勢,不斷提高辦園水平,形成了共情、自由、平等、誠實、守信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教育理念墻、充滿溫情的“愛心抱抱”主題圍欄、各班級內“情感小屋”“我的‘哇’時刻”展示、展示教師風采的“愛的港灣”等,都深刻蘊含著“共情潤心 雙格發展”的教育理念。
  4.能力:師德之保障
  “德以導能,能以表德”,教師的“德”與“能”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申繼亮教授在《師德心語》一書中指出:“德”規定了“能”的方向,同時也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德”可以促進“能”的形成,教師的德行修養越高,就會越好地履行教師職責,教書育人的效果也越好。如果教師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文化素養、優良的教學組織能力,那么“德”就成為空談。
  教育是一項充滿愛的事業,為了讓教師具備愛的能力,“以愛育愛”,我園以沙盤活動和教育戲劇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共情能力的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家校溝通能力等。
  同時,為了支持與促進教師主動理解兒童、尊重兒童,創設多樣化環境關愛兒童、支持兒童發展,我園每年進行“共潤杯”教師教學活動大賽。在評價標準中,師德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教育環境”指標中的“班級氛圍民主、和諧,師生之間、幼兒之間關系平等、友好,師生之間能夠換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關愛、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鼓勵”,“綜合評價”指標中的“教師能從幼兒學習和發展角度對自己的半日活動進行反思,積極看待和接納他人建議”等內容。
  三、與愛同行,師德建設在路上
  1.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從生態系統論的角度來說,師德既受到教師自身因素的影響,又受到幼兒園內部環境的影響,還受到家庭、社區、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從全社會來說,還需要共同創設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充分重視幼兒教師的作用;行政部門需要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等配套制度、加大師生配比等;高校需要加大幼兒師資的培養力度等。
  2.師德建設是一個常態化的過程
  對于個體來說,道德修養是一個畢生追求與完善的過程。師德建設既是一項短期內需要嚴格落實的核心工作,又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既需要高尚師德文化氛圍的積淀,又需要管理者為教師提供學習與完善的機會,不斷提升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3.師德建設由制度管理走向行為自覺
  理想信念是師德之魂,要持續加強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時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為教師提供積極發展的制度環境與心理環境,激發教師自我完善的內在動機,促進教師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例如,促進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六大美德(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愛、正義、自我約束、自我超越)、24項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雙格教育教于行,共情潤心潤無聲”,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將繼續秉承“共情潤心 雙格發展”的教育理念,一如既往地以幼兒教師特有的睿智、仁愛、執著、敬業、奉獻,踐行“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的艱巨使命,展現新時代幼兒教師的職業風采。
 ?。ㄗ髡呦抵袊鴥和行膶W前教育部部長兼實驗幼兒園園長,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235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