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共情教育”之于留守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策略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共情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情感連接的紐帶,是受教育者建立健康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孩子社會性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留守兒童,是需要社會給予關愛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因為環境因素、教育因素的影響,他們大多性格比較孤僻,心態不自信,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基礎和能力,長期以往,留守幼兒的人際關系能力遠遠低于其他兒童。因此,提高留守幼兒交往能力是當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從幼兒園教研工作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共情教育”之于留守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科學策略,旨在為文獻的相關閱讀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共情教育”;留守幼兒;交往能力;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5-01
  心理學家Bruce D.Perry指出:最好的教育是——永遠不要忽視共情的力量。共情,是共鳴、是換位思考、是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留守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存在自我中心、缺乏安全感、偏狹、排斥、攻擊、冷漠、缺乏合作意識等令人擔憂的狀況,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新時代,轉變策略,巧用“共情教育”,切實提高留守幼兒交往能力。
  一、激發興趣,優化整合環境創設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無形的動力,當孩子興致勃勃去干某一件事情時,才會有良好的情趣?!肮睬榻逃迸c環境創設的優化整合,可以有效激發留守幼兒交往的興趣。環境創設優化可以多方面做起,一是創建“心理護師工作室”——心靈氧吧。兒童心理教育是比較重要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設置的。“心理護師工作室”主要是由專業的心理護師組成,定期為留守幼兒開設課程,給予心理指導和輔導。心理護師會根據幼兒性格特點準備各式各樣的設備,比如心理沙盤、涂鴉墻、玩偶、各種小人書、玩具等,和幼兒邊游戲邊交流,讓幼兒在玩樂中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心理護師一般每周開設3-5次談心談話活動,第一時間了解幼兒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幼兒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二是創建愛心小屋。設立專項資金,創建愛心小屋,為留守兒童撐起“保護傘”。“留守兒童愛心之家”室內場地建設標準要大于50平方米,配備課桌椅、水、電、暖、通訊、網絡等設施,分區域進行特色布置,包括通話區、游戲區、學習區、檔案區等等,打造出一個具有“家”氛圍的場所。學校還可以通過提供親情連線、學業輔導及動員組織義工開展各種形式的幫扶活動,讓孩子們得到溫暖和關懷。孩子們可以通過親情連線與父母聯系,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通過視頻展示自己的作業,老師也通過視頻進行家校互動。三是創建親子基地。親子閱讀是家長與孩子作為同伴一同閱讀的形式,可以引導孩子與家長分享閱讀體驗,讓家長幫助孩子培養起閱讀習慣,在此過程中建立密切的親子關系。創建留守幼兒親子書閱讀體驗基地,將基地打造成為溫馨、舒適、有愛的場所。學校定期組織教師、愛心志愿者參與到親子閱讀中去,幫助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讀書中培養自信、自立、樂觀的人生信仰。
  二、融入主題活動,指導留守幼兒學習交往
  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多以認知和技能養成為教學導向,而忽視了3-6歲兒童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面臨自我意識、情緒管理、人際溝通、社會適應等多方面的成長問題。以提高留守兒童交往能力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可以有效指導留守幼兒學習交往能力。一是開展“迎新年親子party”。新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留守兒童家長返鄉過節的日子。“迎新年親子party”就是有效利用家長陪伴的時間,展開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主要參與者是幼兒和家長。幼兒與家長一同快樂烘焙、表演、親子游戲,讓留守幼兒與父母一起體驗迎新年的快樂,在游戲中進一步增強了留守幼兒的交往能力。二是舉辦“親子運動會”,組織全院幼兒及家長開展了“親子運動會”,以院務會為組織,向留守兒童捐贈運動服;以縣婦聯為組織,向巾幗志愿者征聘“愛心爸媽”志愿者,在親子運動會中,讓“愛心爸媽”志愿者與留守兒童結對,模擬家庭親子運動會,一起參加各種親子運動項目,零距離的接觸增加他們之間交流的機會,在留守兒童和。愛心爸媽”之間架起濃濃的親情橋梁,指導幼兒學習與“愛心父母”的交往,讓留守兒童們充分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三是開展“家庭故事”比賽活動。家庭,是兒童首先接觸的環境。家庭,是兒童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講述家庭故事,是幼兒打開心扉,讓老師和同學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家庭的過程。教師要為全體幼兒樹立一個理念:不管家長在不在身邊,家庭永遠是最溫暖的地方。通過一次面對面的講述交流,給幼兒相互認識和了解的機會,開展講故事比賽,講述自己的家庭故事,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幼兒友誼加深提供活動基礎,為留守幼兒學習交往奠定基礎。四是將“混齡游戲”納入日常。幼兒園混齡游戲是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混合在一起進行游戲的組織形式,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近似家庭的生活學習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中國現代幼兒無兄弟姐妹帶來的弊端?;忑g游戲對促進獨生子女社會化、個性化及其智力、語言發展有獨特意義。幼兒園老師、護師組織留守幼兒在“留守幼兒愛心之家”開展混齡游戲,讓孩子打破年齡界限,自主選擇參與游戲,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交往合作,使之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五是將“閱讀活動”納入日常。幼兒園學校在“留守幼兒親子書閱讀體驗基地”舉行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向社會招募“愛心媽媽”,與留守幼兒“大手牽小手”結對親子閱讀,創建“共情陪伴”模式,讓留守幼兒在“愛心媽媽”的陪伴下,體驗親子閱讀的快樂。并將閱讀活動貫入日常活動中,通過開放式閱覽等形式,豐富留守幼兒的文化生活,讓留守兒童能在愛心與書籍的陪伴下快樂成長,促進留守幼兒社會性良好發展,進一步拓展了留守幼兒的交往空間。
  三、家園同步,強化留守幼兒的交往能力
  留守幼兒的交往能力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幫助和共同努力。一是學校要建立“有效鏈接”。充分發揮幼兒園先進網絡設備的優勢,由心理護師通過專用微信和QQ賬號,定期組織留守幼兒與遠在他鄉的父母進行視頻通話,以“親情熱線”的方式讓父母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撫慰留守幼兒孤寂的心靈,使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給在外的父母帶去了溫暖,進一步增進家長與留守幼兒之間的情感。同時,還要建立“家長微信交流群”,為留守幼兒及父母提供在線咨詢、平時家園溝通等服務。二是學校要建立“成長檔案”。為每位留守幼兒建立一個“個人成長電子檔案”,將幼兒的成長足跡以豐富多彩的文字、照片、錄像、聲音等形式,形象、直觀地記錄在上,呈現在留守幼兒與家長面前。為家長與孩子之間創設優質的溝通平臺。通過錄制VCR的形式將“留守幼兒”的點滴與家長的期盼記錄下來,存入“檔案”,在孩子與家長傾聽各自心聲的過程中,拉近彼此的距離,進一步發展幼兒的交往與表達能力。三是學校要提供“理論基礎”。學校要邀請專家為“留守兒童”監護人開展家教知識講座。廣泛宣傳正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力促祖輩家長的教育意識產生變化,能正確區分愛和溺愛的界限,懂得愛要適度,給孩子們開創一個嶄新的心理安全教育的氛圍和環境,讓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佚名.國外共情訓練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8,45(9):106-117.
  [2]張娜娜.農村留守幼兒言語交際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幼兒言語交際能力的發展結構[J].特立學刊,2013(6):38-41.
  [3]佚名.共情陪伴與留守兒童精神健康——基于201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18,246(05):76-95.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共情教育”之于留守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18PTYB2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