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構游戲中培養中班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班幼兒正處在4-5歲的年齡階段,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但沒有具體的合作行為,只是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的興趣為出發點出現的合作意向。而建構區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區域,除了要充分發揮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之外,建構區活動還需要幼兒之間的協商和合作。因此,建構區活動對于促進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幼兒智力、健全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班幼兒;合作;建構區
一、研究緣由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幼兒社會性發展最重要方面的之一就是幼兒合作性的發展?!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是社會領域的目標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幼兒的合作性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方面。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將“學會合作”作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這個迅猛發展的社會,決定著我們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合作能力。
二、研究現狀
筆者翻閱了有關培養幼兒建構區中合作交往能力的發展研究發現,有關此研究己經取得了較多研究成果。首先,關于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與幼兒年齡和性別的關系的研究己經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其次,有關幼兒合作意識發展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最后,有關建構游戲對培養幼兒合作性的價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筆者也發現,以往研究側重點在幼兒同伴合作,且比較籠統。而在建構區中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所特有的區域特色及區域創設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將視角定位在建構區域的環境創設及活動中同伴交往,通過對幼兒同伴交往現狀、特點和問題進行分析,在區域活動的設置和教師的指導干預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議,以實現區域活動功能的最大化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三、研究建議
筆者通過研究中班幼兒建構區內同伴合作交往,了解這一時期幼兒同伴合作交往的特點,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培養策略,進而為改進建構區活動促進同伴合作交往能力提出參考意見。
?。ㄒ唬┙o予接近幼兒生活的建構主題
無目的的搭建只會讓幼兒一直處于意向性合作階段,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興趣為出發點,雖然也有同伴間的相互詢問,有意愿來共同解決困難、實現目標,但是由于缺少語言溝通和行為協調,使得同伴之間缺乏積極主動的配合,使合作停留于意向狀態。
所以教師要適時給予接近幼兒生活的主題,讓幼兒明確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使得大家建立在一個共同觀點、立場、游戲目標和協調一致的活動計劃上。
1.組員分配,明確任務。
建構區小組內成員的組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區域內的幼兒擁有不同的能力、性格和需求。所以教師要掌握每位幼兒的能力與性格,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從中選取一名幼兒作為組長,組長要分配其他組員的任務并帶領組員一起合作搭建,增強幼兒小組合作意識,增進同伴間的合作行為。
2.設計作品,直觀形象。
教師給予的主題是比較抽象的,作品設計是組員之間根據教師給予的主題協商作品展現方式的結果。但如果沒有作品設計,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搭建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幼兒游離在外的狀態。所以作品設計并不是為了讓幼兒繪畫,而是通過繪畫的方式直觀形象地讓組員明確最終的目標及各自的任務。
教師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設計作品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彰顯作品有多宏偉,繪畫水平有多高,而是為了讓每位幼兒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分工,提高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
?。ǘ┍匾獣r進行集體的合作建構活動
著名教育學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孩子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可以說孩子的學習是隨時隨地發生著的,所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皆是課程。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原則,所以教師要理解幼兒的需要,關注幼兒的感受,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感到接納、關懷、支持的良好環境;同時,教師還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機,及時追隨孩子的興趣,加以正確的引導、教育,必要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在建構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延伸到集體活動中來。
教師可以通過繪本、談話、圖片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開展集體活動,幫助幼兒解決在建構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及鞏固、強化同伴合作交往的意識從而引導他們學會合作、樂于合作。
?。ㄈ┘覉@合作,共育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發展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所承擔的幼兒的教育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做好家園聯系工作也十分必要。教師應經常性地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家長會、游戲觀摩、講座等活動幫助家長樹立一個先進的、正確的教育觀念,意識到孩子只是家庭的一份子,并非家庭的中心,教孩子與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平時要多給孩子提供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機會,促進幼兒交往性、合作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龐麗娟,陳琴.論幼兒合作.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 1: 52-57.
[2]趙傳玲.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中國校外教育.2008, 3: 148.
[3]章志光,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