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角游戲中培養幼兒愛惜材料的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養幼兒正確使用區角游戲材料、愛護區角游戲材料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幼兒區角游戲時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將愛護區角游戲材料的習慣引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長期堅持下去。
關鍵詞:區角游戲;愛惜材料;習慣培養
為了努力給幼兒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富有個性地發展,我們積極地結合本年齡段幼兒特點開展豐富多樣的區角游戲。那些顏色豐富、形狀逼真的區角游戲材料,大大激發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各類游戲活動;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扮演愿望,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減少對家人的思念;幫助幼兒認識了同伴,接納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等。
但是隨著區角游戲活動的開展,關于區角游戲材料的一系列問題也相應而生了:不少幼兒不懂得愛護、整理游戲材料,有的幼兒看見好玩、好趣的材料就搶過去,玩過了之后就到處亂扔;有的孩子有著較強的破壞欲,不想要的游戲材料任意損壞,對躺在地上的游戲材料也是熟視無睹,本來好好的游戲材料最后變成了一堆廢品……
因此,讓幼兒學習正確地使用游戲材料,愛護游戲材料,不損壞游戲材料,既而懂得整理、分享游戲材料,就成為了我們對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重點。
一、了解區角游戲材料,學會正確使用區角游戲材料的方法
幼兒階段的孩子思維具體具象,首先讓他們了解各個區角游戲材料的作用。例如,娃娃家的櫥具是做飯的時候用的,能燒出美味可口的飯菜;理發店的吹風機是幫顧客吹干頭發的等等。同時把正確使用這些材料的正確方法介紹給孩子,讓他們能順利并更好地進行游戲活動。
如班級新添了盒式的“更衣芭比娃娃”時,首先要教他們怎樣收裝,在示范講解之后可以進行小組練習,我們會這樣鼓勵幼兒:誰按要求將芭比娃娃換下裙子后裝進盒子后,芭比娃娃就會喜歡誰,就會請誰給她穿衣服。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了,為了獲得優先操作的機會,認真學習如何收裝芭比娃娃的道具就成了他們認真傾聽和觀察的對象了。
二、遵循規則,養成及時整理區角游戲材料的習慣
孩子雖小,但是不等于就不需要有一些規則意識,而且通過實踐我們發現,一些規則要求經過多次強調后,他們基本上是能夠做到的。因而,適度地提出一些要求,可以幫助幼兒增強自控能力。在培養幼兒正確使用區角游戲材料、整理區角游戲材料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抓起:
1.玩區角游戲材料時要輕拿輕放,做到不扔、不摔、不咬。
2.在游戲過程中隨時撿起掉在地上的區角游戲材料,放回原處。能對他人破壞區角游戲材料的做法及時進行阻止。
3.游戲中產生的“自然”垃圾,歸類擺放,進入班級“百寶箱”,為下次制作游戲材料積累“寶物”。
4.養成每次游戲后收拾整理的習慣。為幫助幼兒遵守以上規則,我們還編了通俗易懂的兒歌:“玩具玩具我愛你,天天和你做游戲,輕輕拿,輕輕放,不摔不咬愛護你。玩具玩具我愛你,天天和你做游戲,掉在地上忙拾起,臟了給你洗一洗?!币龑в變哼吚收b邊做動作,目的就是讓他們能牢記兒歌,理解其內容,鞏固他們愛護區角游戲材料的意識。
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自發產生愛護區角游戲材料的愿望
幼兒園的孩子是非觀念較為模糊,對外界環境的態度也往往受情感的支配,缺乏自控的能力和行為,要引導他們愛護區角游戲材料,光靠口頭說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采取一上他們能夠理解并易于接受的方法,激發幼兒對區角游戲材料的情感,產生愛護區角游戲材料的動機。
四、利用“小小管理員”、“文明小衛士”監督指導工作
利用“小小管理員”、“文明小衛士”職權的制訂與使用,可以提高擔任利用“小小管理員”、“文明小衛士”的孩子的責任感和為集體服務的榮譽感,培養孩子愛護游戲材料的習慣,引導他們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去影響身邊的同伴,從而學會行使職權,監督和指導同伴養成愛護和正確使用游戲材料的良好行為習慣。
五、家園共育,共同促進愛護游戲材料行為習慣的養成
首先,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配合幼兒園的主題活動與幼兒一起制作或收集一些游戲材料,讓幼兒明白游戲材料的來之不易,每次主題活動更換時讓家長帶領孩子到區角里檢查自己帶來的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家長對幼兒給予肯定、表揚與提醒、指導,激發幼兒進一步愛護游戲材料的動力與信心。
其次,鼓勵家長在家里提供各種游戲材料建立幼兒工作室,為幼兒開辟游戲活動空間。周末可邀請好朋友工作室內活動,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學會愛護自己及同伴的游戲材料,讓愛護游戲材料的習慣成為幼兒自律的行為。
總之,培養幼兒正確使用區角游戲材料、愛護區角游戲材料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幼兒區角游戲時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將愛護區角游戲材料的習慣引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長期堅持下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