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中感知音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作為必修課,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和愛戴。尤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音樂教育可以充分激發孩子潛在的藝術細胞,培養孩子的情感,通過教學和享受對孩子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運用游戲教學可以增強孩子的音樂體驗和感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美,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幼兒 音樂 活動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227-01
音樂教學不同于其他文化課程。它的教學重點不是向孩子傳授各種理論知識,而是通過感性教育來豐富情感世界,使他們能夠了解自然和社會的美,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在音樂教學的現階段,教師必須從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角度進行分析,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和培養孩子在音樂學習中的興趣,發揮音樂教育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
一、創設情境,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缺失音樂學習的主體是不可能的。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從音樂教育中獲得音樂知識和快樂。音樂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真正從中學到知識,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對音樂的理解。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鼓勵幼兒創新,提高音樂課的學習效率。幼兒可以親自演奏音樂,感受樂器本身帶來的審美享受。器樂教學可以促進藝術實踐,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幼兒學習和操作簡單的樂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主動創設故事情境,并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幼兒表演故事,就像音樂劇一樣。這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使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得到享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例如,洗手和刷牙游戲可以與音樂結合。孩子們通過思考、觀看、聆聽和行動參與音樂活動,使生活中的洗手刷牙活動變得更加有趣。音樂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情感和創造力。教師應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二、趣味教學,促進幼兒學習
幼兒年齡決定了興趣活動和興趣培養是集中幼兒注意力的最好方法。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有趣的活動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興趣,從而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出貼近生活內容的活動。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動物單元普遍地將音樂與動物相結合。教師可以先為幼兒播放有關動物的動畫或圖片,讓幼兒進入學習情境,然后把本課的要點傳授給幼兒。幼兒基本了解后,可以組織唱小動物的活動。每個幼兒都能代表他喜歡的動物。每個人都應該記住學過的歌詞。教師可以選擇五到八個幼兒。在活動中,老師可以用鋼琴和其他樂器打拍子,然后指定一個“小動物”表演音樂。每個“小動物”應該按照歌詞的順序表演。讓哪個小動物表演是隨機的。如果某人表現不佳,他們就失去了表演的權利。這樣幼兒不僅可以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而且可以集中全班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課堂學習的愿望,讓幼兒了解各種小動物,感受生活中的音樂。
三、活動有所準則,規范游戲
游戲都是可以定為有規則和無規則的。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和音樂學習的需要,決定是玩不規則的游戲,還是玩規則的游戲。例如,在小班上課時,通常沒有游戲規則,強調娛樂,強調音樂教學可以激發孩子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沖動。例如,結合一些象征性的節奏教學游戲,我們可以展示我們面前沒有的東西和生活情景。這些伴奏音樂大多是小、方和清晰的節奏。這旋律很容易讓孩子們哼唱。運動主要是基本運動。節奏簡單,重復性強,變化規律清晰,易學易記。在中、大班,可以根據預先定義的規則引導孩子們玩耍。在這里我們要注意教與學的程度,教師不僅要避免由于缺乏指導而導致的活動混亂,還要避免指導對兒童游戲自由的過度影響。教師何時介入指導和評估是合適的?當兒童違反音樂游戲規則時,當音樂游戲不能正常進行時,應給予指導;當兒童在音樂游戲中遇到困難時,當不能由自己或合作伙伴解決時,應給予指導;當兒童對音樂游戲失去興趣時,教師應及時豐富音樂的形式和內容。
游戲音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能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環境中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還能幫助教師組織教學,使教學更自然、更方便。要有效利用音樂游戲,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唐雅芳.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的組織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1):222.
[2]黃一帆.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0):205-2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