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皮影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作用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歷史是人類社會產生、發展、進步的一面鏡子,與各個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課程通過歷史反映的社會史實以及它對人們社會生活習慣、生活習性產生的獨特作用,使得教師通過歷史課程的教育教學,讓廣大學子在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中感受歷史課的魅力,加強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進一步了解,了解中國歷史,深知中國國情,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懂得珍惜生活。
  關鍵詞:皮影 歷史課堂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4-0001-02
  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現代化建設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培養廣大青年學生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學習與探究,歷史教育教學的老師應擔當起挖掘優秀歷史文化,利用好民間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加強對歷史教育教學的深刻認識,激發廣大青年學生對中華歷史文化產生廣泛興趣,感受中華歷史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
  皮影藝術運用到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中,其意義是深遠的。皮影是我國民間工藝剪紙與戲曲藝術的巧妙結合,是中華大地上藝術殿堂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古代戲劇藝術的“活化石”。但在民間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瀕臨緊急搶救階段,僅有的一些老藝人,數目已經微乎其微。皮影戲藝術的整理與維護已經迫在眉睫。為了這種古老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至于在中華大地上消失,前人沒有放棄,后人更應當努力保護、繼承和弘揚。
  皮影相傳開始于秦漢時期,成熟于唐宋,宋后期到清代為興盛時期。關于皮影戲的起源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民間傳奇故事:相傳秦二世自生下來,整天哭個不停,不管怎么哄他,都不能阻止他哭泣。忽然有一天奇跡發生了,宮廷中當時有人揮動著影人兒經過絲帛半遮擋的窗子時,他停止了哭泣,而且破涕為笑。差役宮女把這件事稟告皇上?;噬媳忝顚m廷中擅長剪紙繪畫的工匠精工細雕,描繪修剪出各種表演的影人形象,讓差役宮女們站在窗子外邊舞動,從此胡亥不再哭泣,皮影戲就此在民間傳開了。
  另一種說法,記載于《漢書,外戚傳》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漢武帝劉徹) 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齊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帷坐而步,又不得就視……漢武帝另坐他幕觀看影子,這說明當時已形成影戲的雛形。(公元1147年)成書的《東京夢華錄》記述了皮影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上演的盛況,書中記載:“每一坊巷口,無樂棚去處,多設小戲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兒相失,以引聚之。”足以見得當時皮影上演極為流行,皮影戲的大發展是在清代,全國普遍上演皮影戲,清中葉陜西皮影從大荔、華縣經咸陽、彬縣、長武傳入甘肅慶陽、環縣、平涼。清末甘肅大將董福祥曾招領環縣皮影戲班子赴京城為慈禧太后慶賀壽誕。(公元1235年)的《都城記勝》中記載:“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后用彩色裝皮為之?!?(公元1146年)相傳范仲淹曾經鎮守甘肅慶陽,當時有民間藝人表演皮影戲犒勞戍邊將士之說。
  然而皮影戲這種民間藝術受其他藝術的沖擊和影響,市場狹窄、觀眾稀少,加之現如今老藝人大多離開人世,活著的也已經步入古稀之年。搶救、整理和維護皮影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顯得尤為重要。遠在遼寧的復州皮影、凌源皮影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北隴東地區“環縣皮影”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教師應利用好皮影藝術資源,讓它進入歷史課堂,辦特色教育,號召青年學生保護、傳承、整理、維護這種民間藝術。
  1.皮影怎樣進入中學歷史課堂
  新教學,令古老的藝術表演煥發生機。針對學校提出的“導、學、測、評”教學方法,新增加了對課程內容進行“自主、討論、合作、探究”這種歷史教學與藝術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超學科的角度來看,歷史與藝術、戲劇、民間傳說、剪紙、皮影戲等是密不可分的。影戲人物,造型別致、做工精細、色彩鮮艷,雖然人物是平面結構,但在藝術表演圖案及花紋設計中具有立體感。它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在融入中學歷史教學活動中,“造型、展現”、“設計、應用”、“鑒賞、講評”、“表演、感受”融為一體,是“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好教學方略、也是可開發利用的校本課程。在歷史教學中,將影子戲融入歷史教學--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歷史人物形象,通過表演更直觀地了解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加深理解并牢記歷史,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濃厚的歷史興趣。
  2.皮影戲引入初中歷史教學的做法
 ?。?)利用資源、做好準備、有利教學
  皮影戲進入初中歷史課堂,在資源利用上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首先要特邀經驗豐富的老藝人、傳授制作皮影、教授皮影表演技巧、技能;其次師生要廣泛閱讀有關皮影戲的書籍資料,觀看多媒體視頻,學習影人的操作技能,編寫歷史課劇本;再次學校要大力支持,做好硬件配備,包括制作影窗,購買樂器,燈光設備等。
 ?。?)制作影人、創設情景、演課劇本、激發興趣
  中學歷史教學選擇的多媒體手段豐富多樣。除傳統的幻燈、視頻、電影之外,還可讓學生制作影人,創設情景教學,表演
  課本劇激發他們對古老民間藝術的興趣。歷史新課標有規則:興趣是學習歷史課程的基本動力之一。應當充分利用民間藝術資源。通過不同的手段,把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以表演課本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這種興趣轉化成詩文的情感態度。同時將歷史的教育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探求和掌握技能的興趣,體味歷史課程的獨特魅力。
 ?。?)竭誠合作、自主探究、與時俱進
  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注重傳授知識而不重視學法指導,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缺乏自主參與、積極性未調動、興趣未激發,這樣的教學效果收效甚微。課前如果讓學生預習課文親手制作多種影人,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影人的造型,色彩等后分析、討論歷史人物性格特征。(例如講到三國歷史,關羽的紅臉代表正義剛烈;張飛的黑臉,代表勇敢豪膽;曹操的白臉,代表陰險奸詐)。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差異做到均衡搭配,編好演好歷史課本劇。影人備好劇本編成后,教師不要過于干涉,讓學生自導自演、相互配合、完成排練。每個活動小組的同學互動互助,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各個進言獻策,人人有事可做。當表演中人手不足時,其他組同學積極出動;當表演者有忘詞時,有同學提醒;當表演動作與人物言辭不一致時,有同學提出改進意見;當表演精彩時給以表揚喝彩;當表演不足時給以糾正指導。通過課本劇演繹歷史,利用皮影戲表演歷史劇,使學生快樂中學到技巧,掌握歷史知識,激發起他們自主參與的興趣。運用各學科知識,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歷史教育教學。
  皮影教學是將歷史教學引向更高層次,這樣教學不會只停留在歷史教學校本課程的初級階段,實現向跨越學科教學的過渡,給學生一個更大的竭誠合作、自主探索的空間,使他們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所學校是民間藝術醞釀成長的搖籃,通過皮影的教育教學,給學生播下藝術的種子,讓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手中傳承、整理和維護,弘揚民族精神,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技能,譜寫中華文藝復興的偉大樂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9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