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文言文教學低效現象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時下,不少語文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文言文教學往往出現了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象?;诖耍治霈F象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    鍵   詞]  文言文;低效;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26-02
   長期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更多的是把課堂教學活動的性質定為教師主導下的“特殊認識活動”,此舉更多突出強調了教師的指導行為,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學習興趣度以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點,在文言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
   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習慣把重點放在一些必考篇目上,讓學生死記硬背,應對考試,其他篇目則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些所謂“必考篇目”的思想性、藝術性也幾乎被忽略,文言文的典雅美、凝練美被淡化。這種機械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怕學文言文,文言文教學的低效性不言而喻。
   一、文言文教學低效的表現
   (一)教學方法僵化
   在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盲目地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缺乏針對性,過于死板,在教學中缺乏和諧的教學氛圍,沒有關注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的感受與能力、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地講解,在此教學模式之下學生通過被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效率與成果不佳。
   (二)學生誦讀淡化
   在語文教學中朗誦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也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重要內容??茖W合理的朗誦可以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進而在無形之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為學生今后的作文書寫奠定基礎。
   但是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教師缺乏對朗誦的重視,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沒有給朗誦預留足夠的空間,僅僅通過盲目的背誦方式進行學習,占用了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雖然可以背誦文章,但是缺乏對文章內涵的了解。
   (三)課外閱讀弱化
   多數教師對教材中的文言的詞匯、語法以及解釋等較為關注,但是缺乏對文章內涵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認為學習文言文僅僅是體征學生的應試能力與技巧的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沒有深入挖掘文言文中教書育人的思想,通過刻板的文言文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加之文言文自身晦澀難懂,在此種背景之下,學生就會抵觸文言文的學習,更談不上文言文的課外自主閱讀了。
   教師如果在文言文教學中傳授一些學習方式,關注文章的內涵,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再深入理解文章內容,自主閱讀思考,這樣才可以在根本上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與感悟。
   (四)課件運用泛化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通過板書的方式進行講解,重點就是一字多義、通假字、倒裝句以及古今異義等內容。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完善,在文言文教學中也逐漸應用了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制作課件的方式講解知識內容,文章內容較為新穎,但是在深入上來說,此種方式流于形式,通過大量的圖像以及視頻壓縮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學生在此種學習中無法感受到傳統文言文的魅力與文本價值,過度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會影響文言文教學。
   二、文言文教學低效的成因
   (一)教師因素
   1.文言文教學按部就班居多,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教師以“串講”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師文言文教學古今聯系不夠。大多以教參和應試需要設置問題為主,忽略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很少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大多照本宣科,忽視現代學生的身心特點。
   3.教師的作業設置缺乏創新,主要以讀、背、抄寫為主,使學生腦累、心更累。
   (二)學生因素
   1.現如今中學生,因文言文太過久遠,對文言文這樣的“老古董”,想說喜歡不容易,很少能體會出文言文詞句的凝練美、含蓄美、典雅美。
   2.學生自覺性差,缺乏背誦方法,不愿背誦,即使是機械完成背誦,因為理解上的偏差,很難將背誦結果長時間予以鞏固。
   三、文言文教學低效的解決對策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韓軍老師曾說:“沒有文言文,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新課標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十分明確,不難看出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的位置。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便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審視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低效行為,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始終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反思教學問題與不足,探究合理的教學模式,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結果。
   (一)別開生面的導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好一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好文言文,對發展中華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身的引導作用,強化教育職能,綜合文言文的具體狀況,合理地進行導入,這樣才可以快速地抓住學生的吸引力,提升教學質量。在文言文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背景材料中有關事件導入。
   2.運用課文有關事件導入。
   3.運用和課文相關科學知識導入。    4.運用觀看課文描述的名勝錄像的形式導入。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文章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合理應用有效的導入方式,因材施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為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文言文也是文章
   文言文教學最大的弊病是有“言”無“文”。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評價、文化素養、審美情趣等的集合體,文章語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因為它是作者情感的載體,如果只著眼詞句本身學習,忽視舍棄它所承載的豐富內容,那叫“買櫝還珠”。處理好詞句與文章整體的關系,不僅是學習文章的需要,也是理解文言文的需要。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文言文的教學任務,綜合學生實際,合理開展。
   在文言文教學中,文言文的詞匯以及句式是較為重要的內容,積累足夠的詞匯,才可以真正理解不同的文言文內容。對文言文的結構內容以及藝術形式進行賞析探究,才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而如果在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無法凸顯教學效果,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也無法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文言文中蘊含的優秀詩詞、曲賦,所表達的情感,如做人處事、惜時求學、言志等內容,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人生觀念以及世界觀念,對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認知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在根本上深化學生的文學素養。
   對此,在實踐中要綜合文言文的教學特征,在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經驗等不同角度系統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根本上活躍學生的思維模式,轉變文言文教學刻板的教學模式,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
   而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給學生充足的空間。教學效益直接受到單位時間中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綜合結果。學生在學習中要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習質量。而教師在學習中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活躍課堂氛圍。
   在文言文的講解中,教師要合理地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通過情感的互動,引導學生感悟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材中文言文多數會含有詳細的注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是可以實現自主閱讀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強化閱讀理解。例如,在《陋室銘》的學習中,多數的詞古今完全同義。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讓學生獨立閱讀,在關鍵地方進行指導、點撥,讓學生自己感悟,在學習中要不斷的吸收、理解,這樣才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三)文言文也是生活
   “文章合為時而著”,文言文的寫作有其時代特征,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境況和社會人情,是社會的縮影。語言學習是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熏陶,而文言文教學這一點往往被忽略,學生的心理體驗及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覺的體驗被枯燥無味的所謂翻譯所代替,因此必須對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予以充分關注。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景設置、故事教學法等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綜合文言文的情景組織開展不同的活動,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就會了解文言文中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以及文章要表達的涵義,此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在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給學生背誦方法
   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人認為最有效的是運用線索式板書,階梯式背誦。如教學《桃花源記》時,可由以下關鍵詞表示:忽逢桃花林—進入桃花源—桃花人的生活—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梳理完后再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背誦,效果明顯。文言文的課堂上常進行這樣的背誦訓練,自然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而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各種文言文的課外書籍,了解文言文的知識內容,在閱讀中探究分析,掌握文章內容,分析文言文表達的情感與內容,在閱讀中應用在課堂上學習掌握的方式,驗證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可以與同學、教師主動溝通,通過合作小組的方式探討自己的感受,提升學習效果。對此,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文言文閱讀小組,向學生推薦一些文言文書籍、讓學生探究學習。
   (五)構建有效的文言文課堂模式
   文言文課堂模式:通讀全文—初步感知—互動感悟—局部突破—鑒賞創新。在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地開展文言文教學活動,其要做到以下幾點。
   1.通讀感知: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選擇朗讀、默讀、全文閱讀或重點閱讀,邊讀邊想邊記,正如蘇東坡所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蓖ㄟ^“讀”獲取印象——題材、思想情感、藝術手法。
   2.互動感悟:把閱讀所得及產生聯想和想象向大家展示,生生、師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形成對文章內容、結構等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要通過復讀印證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認識,或提出分析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師總結學生感受后,針對學生異議或重難點,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進行引導分析,可以抓住時機,采用多種方法。
   4.鑒賞創新: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通過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達到閱讀淺顯文言文的目的,更應該學習文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寫作知識,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養審美鑒賞能力。
   總之,文言文高效教學模式課堂中,教師要改變那些走捷徑的教學策略,重視課前預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進行科學、人文、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切實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蔣慶.中國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后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袁野.質疑教材文言文編輯順序[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6(1).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