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要摸索一套適合學生的有效方法進行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方法;探究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重難點,也是中考試題中的一個必考題型,因此文言文教學在整個初中教學階段是一個獨立且有難度的教學內容,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作了一些思考和嘗試,我覺得文言文教學應關注以下幾點:
  一、指導學法,養成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一篇文言文不如讓學生掌握怎樣學會更重要、更有價值。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識的門徑,拿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才會主動地去學習,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執教韓愈的《馬說》一文時,我提供了這樣的教學步驟: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結合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力求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再讀課文,結合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己嘗試疏通文句,把不理解的詞、句在課文中作上標記,并在課堂進行討論,最后進行寓意討論和總結,第二課時指導學生課堂背誦,感受作者的情感。有了這樣具體細致的引導和規定,學生才能知道怎樣去學一篇文言文,通過讀、查、寫、做、問等方式學習課文,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二、加強朗讀,體會文義。
  朗讀是中學文言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還語文課堂一片瑯瑯的書聲,是文言文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朗讀訓練,努力提高朗讀訓練的效果。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初中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每篇文言文時都要堅持范讀,目的在于影響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并以此為手段,幫助學生深人體會課文的情感意蘊,增強教學效果。有不少教師常擔心自己讀音不準而不敢自己范讀,而用多媒體范讀代替,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認識。因為朗讀對學生的感染除了文字和聲音外,還有很大部分來自于體態語言-朗讀者豐富生動的表情。教師在朗讀時全身心的情感投人,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感染作用。而且,教師如癡如醉的誦讀,有利于培養學生敢于和樂于高聲而有感情地朗讀的習慣。教師只有自己首先讀得好,才能激發學生喜歡讀文言文,讓他們感覺到"原來文言文的朗讀這么有趣!"教師范讀學生跟讀,這樣讓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和大概的意思。這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文言文誦讀的方式方法很多。篇幅短小的課文,可多作整篇的朗讀;在要求對某些章節、某些詞句作重點理解或記誦時,可以作部分的精讀;課文較長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讀時,可采用輪流朗讀的方式;需要加強學生獨立活動,并通過個別朗讀的指導給全班起啟發和輔導作用的,可安排學生個別朗讀;為了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加強閱讀氣氛,增加朗讀的次數,可安排學生齊讀或分組比較朗讀。待到完全熟讀成誦了,再作答題式誦讀,既不是按照原文的順序從頭到尾背誦,而是按照老師的提問有選擇的背誦有關段落或語句;老師的提問可以是關于內容,也可以是關于章法的??傊?,這種誦讀不是單一的機械的枯燥的,而是靈活的、生動的、有神韻的。
  三、重視總結,把握考點。
  學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在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等。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妻子"的古義是妻子和兒女,今義只有妻子的含義了,這些詞語的積累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做好筆記,否則學生邊學邊忘記,這樣的教學并不是文言文教學的初衷。特殊句式、主要文言文實詞虛詞的含義、詞類活用等特殊知識點,我在教學中,只要碰到決不放過。如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復雜,常見的有:作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他(們)、她(們)、它(們)等;其次作助詞,既可作結構助詞"的",有的時候無實在意義,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大多見。教學或復習這些知識時,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要求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例句,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難點,翻譯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總結方法,教給學生翻譯的原則。諸如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整等等。我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規范語言。要求學生看懂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語言環境,用現代漢語說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還有不懂的地方,由學生提出,其他學生幫組解答或教師點撥。在此基礎上,用現代漢語語法要求,引導學生增補、調配,達到疏通課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譯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進行直譯;其次根據需要,適當調配詞序;最后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要求,作出增補。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年號、官職等等,保留就可以了。
  當然除了以上教學方法之外,教師不要忽略文言文是古人留下思想精華,對文言文作適當的鑒賞、評析,讓學生認識文言作品的整體美感,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領悟文中之道,通過情感和主題的解析,達到對文言文"國學"內涵的解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5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