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要全面深化,實現“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應高度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打造高品質的初中物理課堂。本文結合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現況,系統闡述物理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策略,以便為農村初中階段物理教學的改進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教學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教學資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歷來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農村初中教育的質量高低直接關乎國家的興旺與社會的和諧。就初中物理教學而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克服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等弊端,不斷提高農村教學效率,縮小城鄉初中階段的教學質量之差距,為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1]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在教學資源比較匱乏的農村地區,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難是一個公認現象。唯有做好孩子們的良師益友,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才能為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夯實牢靠的根基。事實上,初中物理教師要積極變革教學理念,從根本上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學弊端,將課堂打造成為師生共建的新園地。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新課改形勢下,要著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切實關注學生的內心學習需求,尊重初中生的人格尊嚴,關心其生活、學習所面對的各種難題,使其充分地展現自己,提升自身的存在感,使孩子們均能體會到作為課堂主人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例如,學習“音色”這一相對抽象的概念時,教師變以往機械性地陳述物理學概念為設置趣味的課堂小游戲的方式,叫兩位學生站起來,其中一位同學問:“你能聽出我是誰嗎?”另一位同學則回答。這時,教師即可問其他學生:“他是怎樣判斷出是誰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因為他們的音色不一樣”。這樣一來,學生們即可不必通過硬背概念,亦能準確地理解物理概念,同時也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課堂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開展下去。[2]
其次,教師在對課堂或者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要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注重時刻保持學生自主探索物理奧秘的激情。教師在綜合評價時要有所新意,這就需要師生之間加強協作,互相切磋、溝通,彼此尊重和信任。例如,在學完一節新課后,教師在下一課開始前提問與上節課相關的基礎知識時。如有學生無法流利回答的情況,教師切不可責備或者嘲諷,代之以和藹可親的提示性話語點撥學生,使孩子們能夠及時回憶所學知識,同時注意“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性。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秉持公正、客觀的原則,既不可過度地稱頌學生的學習優點,使其驕傲自滿而放松學習,又不可過度地貶斥,讓其自暴自棄,自尊心受挫。而是多說“總體表現理想,加油!再接再厲,你能行!”等口頭語作出對學生的評價。這種評價既照顧了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孩子們的內心受到認可,萌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前進的信念和勇氣。[3]
二、發揮農村學生自身的優勢
農村初中課堂資源嚴重匱乏是教學創新的一大障礙。事實上,任何事情均有正反面,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努力發揮農村學生自身固有的優勢。實際上,城鄉孩子在天性稟賦方面是相差無幾的,農村地區盡管在辦學硬件設施方面略遜一籌,但完全利用農村學生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為學好物理創造必備的前提。眾所周知,農村初中學生在很小的年紀就會幫助家長做家務或者干農活,在這過程中,孩子們少不了使用各種農具,而本身農具的構造就有物理學原理,教師如若充分挖掘農村學生在這方面的突出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非常省心省力,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學習“聲現象”時,孩子們能夠列舉出各種自然界的聲音;學習熱現象時,則能描繪出沸騰現象。當學習力學中的簡單機械時,農村初中學生更能比城市里的孩子準確地理解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的概念和區別,像鐵锨、扳手、撬棍以及掃帚等均是農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簡單機械,這方面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方面無疑會顯得更為輕松。所以,只要教師善于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農村孩子甚至完全可以動手制作簡單的實驗器材,更不必說掌握物理公式解決物理應用題了。對于農村初中學生而言,廣闊的大自然就是孩子們要自主探索的物理“實驗室”。
三、創設教學情境,調整實驗內容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試想若不做實驗,怎能更好更快更準地理解和掌握各種物理學概念。對于農村物理教學而言,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農村學生善于動手的優勢,將其實踐和思考能力發揮到極致,有的放矢地為孩子們創設實驗情境,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學會觀察、思考和探求未知領域,親身體驗物理學給人類帶來的奧秘。
例如,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微型實驗探究作業,讓其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和性質。學生們結合所學知識和教材內容,自己找來實驗所用的器材,進而培養孩子們自主探究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又如,在講述“力的分解”時,教師首先取一個質量相對較大的砝碼放置于桌面上,再用一根細線將其提起,詢問學生用一根細線會容易斷還是兩根細線容易斷?學生們在此現場情境下,往往會認為是一根線容易斷。接著教師演示實驗,結果卻是用一根細線很容易將砝碼提起,而用兩根細線卻造成線斷的結果。這時,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會產生強烈的思維碰撞,激發了極為強烈的探究欲望。以此為情境來開展新課,教學效果勢必很好。[4]
結語
在農村地區,由于資源匱乏、條件相對受限,初中物理教學更要補齊資源、條件短板,不斷地向新課標培養方向靠攏,激發物理教學創新的內生動力,敢于克服物理教學創新道路上的阻力,實現物理教學跨越式提高。
參考文獻
[1]陳京鳳.農村初中物理教學資源整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3(14):104-105.
[2]張云云.提升農村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思考[J].農家參謀,2017,10(06):126+128.
[3]陳翠音.淺談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5,20(15):98.
[4]吳偉.提高農村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方法芻議[J].求知導刊,2014,4(07):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