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初中語文課堂中美育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美育滲透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強美育的滲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美育;滲透
  在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強美育的滲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下面,筆者從美育滲透的意義、表現和方式三個方面談一些淺見。
  一、美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ㄒ唬┟烙浅踔薪逃闹匾M成部分
  按照教育學的理念,教育主要分為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它們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既獨立存在又密不可分。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注重智育,也要凸顯德育,當然也離不開美育。在教學中,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美育是學生培養目標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ǘ┟烙凉B透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
  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眾多的文學作品里都飽含著豐富的喜怒哀樂情感。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好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搭建一條和作者情感溝通的橋梁,清除學生和作者之間情感交流的障礙,促進學生審美觀察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
 ?。ㄈ┟烙凉B透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審美感受力是指感官對審美對象進行感知的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讓學生能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很多學生在對事物進行感知的過程中,更注重自己的主觀感受,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他們更愿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審美對象出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經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和思考,對審美對象形成了一個較為整體的印象,并轉化為自己的感知。培養學生審美感受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盡量在課堂上給學生營造美的學習氛圍,使其身臨其境,去感受美,發現美;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構建相應的情境,實現語文從文字到實境的順利轉變,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能夠更為深刻,加深學生對課文情境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審美感受力。
  (四)美育滲透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所謂的鑒賞能力,即對審美對象的評價能力。一般來說,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其主要方法是比較分析。學生通過對事物的比較,能深刻全面地感知、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和本質。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沁園春·雪》這兩首詩詞,雖然都是對雪景的描寫,但岑參的這首詩主要是對冬季的寒冷進行渲染,抒發了朋友之間的離別之情。而毛澤東的詞,主要是對雄壯的祖國山河進行了贊美,豪邁大氣,氣勢磅礴。這兩首詩詞內容相似,風格卻是相去甚遠,其情感也有很大不同。通過對比教學,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五)美育滲透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學生通過審美觀察力、感受力、鑒賞力的提升,有了較為豐富的審美體驗,其審美創造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提高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途徑有很多,具體來說,主要歸納為以下方面:(1)飽含感情的朗讀是提高審美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之一;(2)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3)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可以說,學生的寫作過程,就是其進行審美創造的過程。
  二、美育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表現
 ?。ㄒ唬┏踔姓Z文教學美的豐富形態
  1.社會美。具體分為人體美、人格美、行為美、勞動美。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孟子的骨氣、文天祥的正氣就是人格美的體現,《詩經》中的人物形象就體現了樸素的勞動美。
  2.自然美。包括自然環境美和動物植物美。如文言文《三峽》中描繪的山水就具有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散文《春》中既描繪了春花春草等植物美,又描繪了蜜蜂、蝴蝶等動物美。
 ?。ǘ┏踔姓Z文教學美感的不同范疇
  1.優美。例如,《蘇州園林》體現了建筑物的優美,《安塞腰鼓》體現了藝術形式的優美。
  2.崇高。崇高是一種壯美。例如,莊子的淡泊名利和孟子的大義凜然體現了人格的崇高,邊塞詩和豪放詞體現了藝術的崇高。
  3.悲劇。小說中人物的悲慘命運,散文中環境的凄涼哀婉,都是悲劇美的體現。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教師引領學生深層次地探討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探討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真正原因,使學生不但在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認識到封建教育的毒害,進而痛恨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使學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惡丑。
  4.喜劇。魯迅先生還說過:“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崩?,《范進中舉》和《變色龍》就表現了中外不同風格的喜劇美,讓學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也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三、美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式
  (一)情感激趣,感受美
  教師通過啟發想象、誘導聯想,激發學生的審美激情與審美體驗。例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講《春》時,一開始就充滿激情地說:“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現出春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有無限的力量。杜甫寫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王安石寫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那么朱自清的這篇散文又是怎樣描寫春的呢?”接著,教師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將難繪之景、難摹之聲、難描之形、難傳之神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在優美的意境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可愛,更產生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ǘ┢肺对~句,感悟美
  教師的心要細,細到對教材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話,乃至每一幅插圖、圖中的每一處細節,都進行細心的體會,把其中的美挖掘出來,讓學生品味和欣賞,進而讓學生愛上語文。其實,教材中各種體裁的文章,其語言都極具特色。如詩詞講究節奏與整齊、對稱與均衡;散文透露出一種自由、無規則的浪漫;議論文則表現出一種嚴謹、慎密的雄辯之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探究語文學科中這些美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揣摩課文的優美語言,抓住文章的精髓,領略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的課堂,學生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開心。
 ?。ㄈ┍容^形象,鑒賞美
  教師通過比較形象的異同,幫助學生鑒別和欣賞不同風格的美。例如,《岳陽樓記》中,同是岳陽樓,同為洞庭水,為何陰晴兩景會使“遷客騷人”產生憂、喜兩種覽物之情?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發覺其深層意味和文章主旨,對其進行準確的分析和評價,從而把握審美對象的真諦和本質。
  總而言之,美育作為語文學科中的重要課題,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和價值。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心田浸潤著審美的清泉,從而讓學生進入審美的世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為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波.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審美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2]劉孝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肖子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J].語文學刊,2007(22):13-15.
  [4]周成海.現代教學理論與有效教學模式[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奚春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22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