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鄉土音樂走進校本課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社會高速的信息化發展,如何分辨良莠不齊的精神食糧,對于自我意識已經趨于成熟的高中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通過在高中校本課程中開設閩北地方戲曲音樂課程,并著重將南詞戲實踐于課堂中,讓學生能夠唱上一段地方戲曲。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本土音樂魅力,更加了解閩北鄉土音樂文化,增加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閩北歷史悠久,是中國南方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區域個性,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在閩北眾多的傳統文化形式中,根植于閩北的地方戲曲文化,瑰麗多彩,是閩北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閩北戲曲之簡要介紹
  據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建陽縣志·風俗》卷一載有“春節、元宵期間街坊游戲,觀者通宵達旦?!边@說明,戲曲藝術在明代就深受閩北人民所喜愛。由于閩北與浙、贛接壤,在經濟、文化方面受浙、贛兩省影響較深。因此,明、清以來,四平戲、贛劇、三角戲、游春戲、南劍戲、南詞戲、越劇等劇種,在閩北地區廣為流傳,至今仍以專業和業余的形式存在。
  本論文研究閩北戲曲在高中校本課程中的體現,重點對學生介紹其中一種閩北地方戲曲——南詞戲。
  南詞戲,由南詞說唱發展而來。南詞說唱是一種坐唱曲藝形式,大約在清道光年間,從蘇州經由浙江,江西傳入閩北。在同治年間,南平有“三德堂”等班社。我省現存最早的手抄本南詞唱本《斷橋》即為此時所制。新中國成立后,南詞藝人仍在閩北各地開展演出活動。南平南詞具備兩種藝術形式,即曲藝形式的南詞說唱和戲曲形式的南詞戲。1960年,南平市通過創辦南詞藝術學校,專門培養南詞戲曲演員,并在1964年創辦南平南詞實驗劇團,融南詞曲藝和南詞戲為一體,既表演南詞曲藝又表演南詞戲。南詞戲在發展歷程中,除借鑒京劇以外,還廣泛吸收兄弟劇種,如婺劇、昆劇及姊妹藝術如話劇、歌舞劇等形式。2006年,南詞曲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詞戲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本土音樂的傳承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ㄒ唬┮魳方逃龑γ褡逦幕?,民間藝術傳承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在推動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音樂教育傳播和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優秀的民族文化、民間藝術在校園里得到有效傳承,學生也會在學習中感受到本土音樂的獨特魅力,樹立起自覺保護和傳承的意識。
 ?。ǘW校音樂教育是鄉土音樂文化傳承的主渠道
  現在的高中生,頂著高考的壓力,平時用來放松解壓的音樂幾乎都是流行音樂,一小部分學生會選擇聆聽西方的古典音樂用于解壓。平日里,他們能夠接觸中國民間音樂、本土音樂最多的時間,是每周僅有的一節音樂課。音樂課上認識的民間音樂,通常都屬于國家范疇的民間音樂,感受不到純正的本土音樂,就很難達到真正的傳承的意義。所以,利用學校音樂教育在傳承本土音樂中的優勢,有序地進行普及,循序漸進地教學。
 ?。ㄈ┬1菊n程對鄉土音樂研究的意義
  校本課程設置的目的是作為對國家統一課程的一種補充。為了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校本教材涉及的內容為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有助于讓學生增強對家鄉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學習傳統音樂的興趣。實施校本課程有助于傳播地區文化,對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傳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三、高中生對閩北地方戲曲的了解現狀調查報告
 ?。ㄒ唬┱{查學校概況
  為了更好地反映出學生對閩北鄉土音樂的了解和分析,我們做了一份學生調查問卷,并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問題分析。
  本次主要的調查對象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2018級高一年級的學生。高一年級有20個班,每班人數為50人,調查人數為1000人。
 ?。ǘ┱{查情況
  本次調查報告調查的內容主要為高中生對閩北鄉土音樂、地方戲曲的認識。最感興趣的閩北地方戲曲為哪一種,希望通過什么方式接觸地方音樂。通過調查的情況來看,絕對大多數學生對閩北鄉土音樂、地方戲曲都不甚了解。最了解的閩北地方戲曲當屬延平本地的南詞戲。
  四、在校本課程的教學中,如何開展鄉土音樂文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大多喜歡聽通俗音樂,接受網絡文化,對鄉土音樂持冷漠的態度,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開發與利用各種音樂課程資源,善于將本地區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更要傳承本土藝術文化,讓孩子對家鄉的音樂文化有所了解,從小產生對家鄉、對民族、對國家的認同和熱愛。因此,讓學生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把民間音樂融入校本課程中已迫在眉睫。
 ?。ㄒ唬┻\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閩北鄉土音樂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對鄉土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樂學,好學。因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安排是每周一節。如何讓這每周一節的校本課程,成為學生不可缺少的課程,是對音樂教師的極大的考驗。
  1.通過課程的介紹,激發學生對閩北鄉土音樂的興趣。
  在學生自主選擇校本課程的時候,教師首先通過課件播放展示一組閩北鄉土音樂的視頻和音頻,讓同學們沉浸其中。接著,教師帶來一首南詞經典唱段《一縷霞光照松林》,拉近了學生與南詞戲的距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學習閩北鄉土音樂的興趣,吸引學生報名《閩北鄉土音樂》的校本課程。
  2.教學過程中,視聽結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選擇一些輕松且近現代的劇目進行欣賞。例如,視頻欣賞南詞戲《太陽山》的選段,運用豐富的視頻、圖片、文字、教師講解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太陽山》的創作背景,以及初步了解南詞戲的名家、唱腔特點等知識。
  3.邀請名家進入校園傳承南詞文化。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南詞的唱腔,學會南詞的腔調韻味,學校特地邀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平南詞”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盧麗萍老師,進入校園為學生帶來幾堂原汁原味的南詞戲教唱課。盧老師從南詞的地域特性開始,教學生用方言誦讀,南詞戲蘊含豐富的文字韻味,可以幫助理解詞意,還可以感受到南詞戲唱腔的美感。
 ?。?)盧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校內編寫的校本課程教材,利用教師范唱,學生逐句跟唱,反復唱譜,解決戲曲中的難點詞句。在學唱南詞戲的基礎上,鼓勵同學們試著學習一些簡單的表演動作等基本功訓練。
  4.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開展表演展示。
  同學們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認識了解了南詞戲的表演特點及唱腔特點,更學習了南詞戲《黃堂辨冤》選段《聽樵樓鼓打三更》。在一年一度的南平一中科技文化藝術節,利用校園社團展演活動,閩北鄉土音樂風采展演活動,提供給學生一個表現的平臺,激勵激發更多的學生從不感興趣到了解,到慢慢喜歡上南詞戲。
  五、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加以保護、傳承,更多的本土音樂文化珍寶將面臨著失傳,傳承的最好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優勢,帶動學生學習和了解本土音樂,師生共同參與和保護閩北的傳統音樂文化,使我們的本土音樂、戲劇永遠根植于閩北大地上,傳播至四面八方。
 ?。ㄘ熑尉庉?袁 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