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政治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初中生正處于各項意識和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此階段教師應有效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努力使學生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與較好的法治意識,使其自覺地遵守各項道德與法律上的行為準則,成為心智健全的人。結合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際情況,論述如何基于生活化開展教學。
關鍵詞:生活化;道德與法治;初中政治
生活化教學是當今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其有效運用能將理論層面的知識與形象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不僅有助于學生思考并理解知識,更能使學生逐漸具有用而知學,學以致用的能力,對其發展有很大的積極影響?,F在部分教師依然對如何基于生活化開展教學感到疑惑,及時解決這些疑惑,高效率、高成效地開展教學成為當今許多教師面臨的問題,也成為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當務之急。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
創設情境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好的情境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更能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核心內容及本質思想。例如在教學《揭開情緒的面紗》一課時,這節課主要告訴學生在青春期有哪些情緒以及應當如何處理這些情緒,故教師在課前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創設一個情境:“小明近段時間總是感到心情煩躁,在家里總是和父母頂嘴,有一點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感到莫名的心煩,在學校中他總是和他人一言不合就爭執不斷,對此他感到很苦惱”,結合此情景詢問學生:小明為什么會感到煩躁?小明又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等等,隨后詢問學生在近期有沒有這些情緒,鼓勵存在這些情緒的學生積極向教師提出,并幫助其解決。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以幫助學生將自身代入其中,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二、聯系生活實際講解知識
初中政治這門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對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對這些抽象性較強的理論知識理解能力不足,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來幫助其理解這些知識。例如在教學《美好集體有我在》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簡要帶領學生閱讀并分析課文內容,隨后提出問題:“我們身處的班級是不是一個集體?”,在學生思考并回答“是”后,教師應結合班級近期開展的集體性活動進行分析,以運動會為例,教師可以問學生:“在前段時間的運動會中,我們班級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些成績的獲得是僅僅依靠少部分人還是全班同學?”,與此同時帶領學生回顧在運動會中運動員奮力拼搏、啦啦隊加油助威、其他同學積極撰寫加油稿的情景,使學生意識到優秀班集體的稱號不是屬于少部分人,而是屬于整個班級的全體學生。隨后告訴學生:在運動會中班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取得這些榮譽,從而加強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重要性。
三、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
以往教學中,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往往都是采用背誦、默寫知識點等傳統形式,這種形式雖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其應試技巧,但具有一定局限性,要解決這種局限性就需要布置生活化作業。例如在教學《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搜索或翻閱有關法律書籍,找出其中與生活聯系密切的法律條例并將其寫在作業本上,如初中生年輕氣盛,在學習與生活中難免會與其他人發生一些沖突,教師應告訴學生:在發生沖突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盡可能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應去傷害他人的身體健康,可以讓學生查閱與“傷害”有關的法律條例,以起到警示學生的作用,避免其由于沖動犯錯。
四、鼓勵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學以致用是學生需要具有的能力之一,若學習知識僅停留在表層則不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將知識內化為核心素養,使自身逐漸擁有健全人格。例如在教學生禮貌待人時,教師應提倡學生在生活中多加運用“對不起”“謝謝”“麻煩你”“拜托”這些禮貌用語,讓學生在說這些話的同時逐漸養成習慣,意識到常說這些話不僅能使自身道德素養提高,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教師也應定期詢問學生:這一段時間有沒有保持禮貌用語的習慣,從而對學生起到監督作用,促使其更加自覺主動地說禮貌用語。只有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才能使知識發光發熱,真正發揮教學的作用,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燈盞,教師更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形成各項優秀思維。
總之,生活化教學在當今逐漸成為熱門教學方法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教師開始發現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并嘗試對其運用。本文結合當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際情況,從創設生活化情境、聯系生活實際講解知識、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以及鼓勵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四個方面對主題進行討論,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水平與法律意識的全面型人才越發被當代教育所提倡,教師應致力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避免其在成長路途中少走彎路。
參考文獻:
[1]王峰.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8).
[2]張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14(18):96.
編輯 李建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61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