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內容,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道德與法治課程對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實際的教學中由于這本課程的理論知識比較多,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近年來,生活化教學已經在小學教育階段得到了普及,將其應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 教學生活化
  引言
  在新的教育發展背景下,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已經引起了國家的廣泛重視和關注,道德與法治課程對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法律意識和道德品質有重要的幫助,但是實際的教學質量并不令人滿意,也無法發揮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意義,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就可以合理的開展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教學將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課堂教學中,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1]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普遍偏低,正是學生認知能力和道德思想觀念的重要塑造時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對小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然后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效果并不是如想象中一樣美好,大多數的教師都使用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一味的講述理論性知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本就有限,長時間理論式教學不僅會增加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無法發揮出有效的教育價值。[2]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是素質教育推行的最新的教學方式,對改善和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有重要的意義。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能夠有效的避免枯燥的說教式教學,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的形象,從而能夠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便捷,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能夠通過引入生活案例以及營造生活化的情境,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從而受到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的學習和成長。[3]
  二、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1.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教材出發結合實際生活,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掌握和理解相關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校園生活真快樂》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樂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的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很多學生都對校園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對校園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這樣一來不僅增加了學生對校園學習的認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2.引入生活案例,豐富課堂內容
  開展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落實了生活化教學。將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認知,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夠有效的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我家的好鄰居》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鄰里的相處和交流,教師就可以通過搜集相關的鄰里真實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家中失火鄰居幫忙滅火等案例,這樣一來理論與案例進行了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內容,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3.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可以創建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學習《生活離不開規則》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師為學生創建一個過馬路的場景,讓學生意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從而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規則在生活中重要性,并引導學生去踐行和落實生活中的規則,做到規則在心中并付諸行動,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4.設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設置生活化的作業也是生活化教學的內容之一,作業的布置和設計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學習過的知識,以往教師在設置道德與法治作業時,都是設置傳統的紙質型作業,而通過設置生活化的作業,不僅能夠創新作業形式,還能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有效的鞏固。
  例如在學習《愛心的傳遞者》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型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去做一個愛心的傳遞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或者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力所能及的去幫助,讓愛心得到有效的傳遞。比如很多學生去救助流浪的小動物,給小動物帶去了食物和水;還有的學生幫助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還有其他的學生將馬路上的垃圾放進了垃圾桶等等,這樣一來,不僅改變了乏味的紙質作業,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更好的踐行和落實所學知識,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的背景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提升了學生學習質量的基礎上,也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郝耀東,任志慧,關蕊.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7(88):181-182.
  [2]黃齊喜.論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v.15(06):201-202.
  [3]夏宇薇.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設想[J].才智,2018,14(05):105-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48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