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活化教學,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有魅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認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國策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興趣,教師可以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貫穿于課堂實踐之中。
  【關鍵詞】 教學模式;生活化;德育教育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后被推崇的教學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同時,它也印證了馬克思主義原理中的“認識來源于實踐”。它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等三方面主張。其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思想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拉近了課本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既能在學習中了解生活,又能在生活中發現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起要終身學習、全面學習的意識。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思想對行動具有指導作用,教師具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實踐。為了將生活化理念真正應用于實踐,教師必須先從思想上發生轉變,認真學習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學的有關理論,并注重收集生活中可用的素材,將其結合教材融會貫通于課堂,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更具實踐性與活躍性。
  在《圖說學?!芬徽n的教學中,教師便采用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本節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便是讓學生了解學校及學校平面圖,培養學生對校園的歸屬與熱愛。在這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上課之初,教師出示了學校的平面圖,并說道:“我們每天有八個小時要待在校園里,你對我們的學校了解嗎?觀察我們學校的平面圖,能找到我們的班級嗎?”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從平面圖上提取信息,并對自己熟悉的地方進行介紹。第二個環節中,教師出示教材中的校園平面圖,讓學生觀看并提出問題:“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或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教師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后進入第三環節:“一些時候,平面圖比語言更具直觀性,接下來我們就繪制一幅我們學校的平面圖,讓爸爸媽媽了解一下我們的校園吧?!?
  本節課以校園平面圖為中心,貫穿課堂始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設置問題進行引導,既培養了學生對本校的歸屬感,又讓學生掌握了簡單的識圖知識,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可以將其變得更加具體、更加生活,將其落實到生活中的小事上,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口號與文字上。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更加方便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讓課堂學到的東西更方便地踐行于生活實踐,進而促進學生習慣與品格的養成。
  在《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制定了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感受水資源的重要性,學會節水節電的方法,樹立節約水電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制定環保守則,相互監督,形成生活中應該環保節能的意識;樹立起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觀念,并能在了解其意義后,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發動家長與學生一起完成了親子作業:利用周末時間走進大自然,觀察自然體系中的生命并思考這之間的關系。在上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交流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出示學生們拍攝的照片,讓大家進一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接下來教師出示書上的四張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四張圖片進行簡單的描述。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認識到了大自然的生命體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任何一環出現了問題都可能破壞自然的平衡。第三環節,教師出示有關生活污染的圖片,并進行解說,讓學生意識到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國際問題。最后讓學生通過這幾張圖片,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寫出我們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可以保護環境的小事,整理后匯總,貼在班級里共同履行,為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很主要的一點,便是改變學生日常生活中不環保的行為,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學生們初步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大家共同制定的環保準則更是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三、引用生活化的教學事例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與分析能力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許多內容教師不能單純地依靠語言來表達,而要結合具體的事例向學生講解,這會更加清晰明了。選擇事例時,教師可以更多地選擇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或是學生自己身邊的事情,這樣能增強可信度,同時也更易引起學生的“共情”,方便學生完成知識的理解與情感的體驗。
  在《遵守交通秩序》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引用了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首先在上課前,教師出示了一些學校路口的交通標志,并說道:“同學們在上學的路上都會看到很多交通標志,你們有遵守交通標志嗎?今天就讓我們來系統地認識這些交通信號?!苯又鴰ьI學生學習課文,認識交通信號的分類,清楚常見的交通信號所代表的意義。了解完這些內容后,教師出示了一些放學后拍攝到的校園門口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比如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不看紅綠燈、車輛在學校門口違停等等,并讓學生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一起分析這些行為帶來的危害。通過學生的討論,大家能認識到這些行為不僅是將自己置于險地,還給其他人帶來了困擾,這是不道德的。教師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一步意識到了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孩子同樣也具有傳遞功能,他會告訴自己的家長這種行為是錯誤的,這對于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生活化的教學事例以學生熟悉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可以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更加直接地認識到自己的日常行為是否正確,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習慣。
  總之,生活教育理論對教師的課堂實踐具有指導意義。教師應在課余時間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摸索出既適合自己,又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模式,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冬梅.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2019(01):25.
  [2]于虹.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31):58-59.
  [3]陳芳芳.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18(12):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33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