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道德與法制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項目,道德與法制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和規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果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脫離了生活實際,那些其內容也會非常空洞。初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生活化思維 道德與法治 教學模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主要是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觀念,通過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使學生踐行法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教學中,教師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加直觀的講述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內容,可以使學生產生共鳴,也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采用生活化思維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是一類非常先進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很大的轉變,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可以充分發揮,從而激發學生思考。通過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被充分的帶動,學生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可以獲得更多的體驗,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生活化思維教學,可以提升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偏重知識目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學環節中,應該通過教學目標的優化對學生進行方向性的指導。在應試教育下,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導致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趨于形式主義。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德育教育的載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講解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將書本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二)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內容與生活非常貼近,初中生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就能體會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如今,初中生的生活經歷多元化,他們的生活體驗處于拓展時期,初中生在社會和學習中會遇到各類問題。然而,有些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處理事情不夠理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在實際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比較偏理論,教師一直采用比較保守的方式,不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實施
?。ㄒ唬┮陨罨虒W視野確定教學目標
其一,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中,應該結合生活目標。教學目標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希望獲得的教學效果,教學是生活實踐的產物。教學目標應該與生活目標聯系起來,從而更好的反應生活。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時,也是結合了自身的生活經驗。教學應該相應的服務于學生的生活,為學生今后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提升學生的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教師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學中,應該完善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學習伴成長》這部分內容教學中,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能力分析能力。初中課程的難度提升,很多學生感到壓力很大,學習中也容易產生各類消極情緒。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ǘ┮陨罨虒W素材補充教材內容
其一,教師應該將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融入教材中,學生平時是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交流獲取生活經驗,有時也會通過電話和互聯網獲取生活經驗。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典型案例教學的方式,將先進人物作為案例,帶動學生聯系生活內容,豐富自己生活經驗的同時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講授“獨立”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身邊的案例,將一些住校生的生活講述給學生,很多住校生都是自己洗衣服。結合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學生可以變得更加獨立。
其二,編寫合適的教材,教材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ㄈ┙柚罨慕虒W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在課程導入環節中,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可以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借助故事導入的方式,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將學生帶入到課程內容中。例如,在學習“寬容”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就可以講述“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使學生充分認識寬容的重要性。在講述“誠信”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可以講述“曾子殺彘”這個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意義。學生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可以引發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推己及人,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誠信的習慣,并且可以寬容他人。教師也可以講述一些時政內容,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增長見識。
?。ㄋ模┙⑸罨慕虒W理念
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引導的過程,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也要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和學生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注重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而對學生進行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確保學生處于主體地位,通過建立生活化的學習理念,使學生參與到具體的生活化情境中。
?。ㄎ澹┙虒W過程具有生活化特征
在政治教學中,要確保教學過程具有生活化特征,教師應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對教學資源進行整理。生活化教學模式需要教師選擇生活中的相關素材,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做好教學的準備工作。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生活中升華知識,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結合,融入自己的經驗,才能更好地掌握書本知識。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布置開放性的作業,使學生在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
(六)挖掘本土文化中具有生活化特征的教學資源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對本土文化進行挖掘,使教學資源更好的實現生活化特征,使學生對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這些內容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共鳴。教師引入本土文化,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本土文化的融入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也能獲得更多的體驗。
(七)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
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環節中,也應該結合生活化特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動手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
四、結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部分內容教學環節中,教師就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課程注入活力。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不僅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也要通過實踐環節,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完善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能力。在理論知識講解中,應該聯系實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世忠.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 :75.
[2]修雪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思維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7,(06) :35.
[3]齊笑蕾.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
[4]劉瑤.基于生活化思維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 :103.
[5]羅新海.基于生活化視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 :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0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