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小學時期對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基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堅持做到建立科學的生活化教學模式,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情境生活化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樹立科學的生活化教學
教師想要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就應該改變之前的傳統教學方法,樹立科學的、生活化的教育觀。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進行生活化教學,教師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水平以及教研的能力。正確認識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讓數學重新歸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讓生活化教學與學生的考試成績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同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找到適合自己以及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法,把握各種好的教學形式,在一步步的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們可以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學生平時接觸多的生活事例,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挑選生活素材,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呈現問題,加深學生的生活體驗。如教師在講解“加減乘除”這一章節時,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問題:小紅想要去超市購物,它需要購買1元錢的鉛筆3支,5元錢的彩筆2支,以及25元的書包1個和2個本子,現在本子2元錢一個,那么如果小紅的媽媽給了小紅50元,請問買完以上所有的學習用品小紅還剩余多少錢?這樣的生活問題就是十分科學合理的,因為這是學生日常接觸的事情,他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題目,并且還可以結合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解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使課堂擁有良好的氛圍。
二、數學課堂生活化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先要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做好課堂設計,將課內和課外聯系起來,多從生活中挖掘所需要的生活素材,從而打破教材的限制,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存在。小學生來還不具備自己的數學思維,在獨立思考上與成人還有著巨大的不同,所以數學學習對于他們來講還是很抽象的,很多數學知識在課堂上他們是無法直接消化的。一旦學生對數學有了根深蒂固的不好的印象,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產生厭學情緒,使得成績一落千丈。如果教師運用好生活化教學,就可以將很多數學知識簡單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教師還要學會整合資源,多選擇一些學生日常接觸多的事物引入課堂。教師還可以將教具生活化,教具在小學生的數學課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的教具很難呈現教師所要講解的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來充當教具,利用生活化的教具來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為了使課堂更加生活化,教師在選擇生活化素材上一定要多方面考慮,對這些生活素材進行科學篩選,還要根據自己班級中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加工,讓這些素材與課本中的知識更加貼合,幫助學生理解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點,從而打造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如教師在進行圖形教學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并通過自主手動剪紙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存在的圖形。除了剪出課本上的圖形外,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不同形狀的圖形,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數學知識。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想要讓數學課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化,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創造出高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沒有壓力地進行數學學習,并且做到學以致用。為了保證課堂的高效性,必須從數學的基本價值出發,創設出的情境也必須和學生息息相關。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因為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生活經驗相對不足,因此,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一定要使內容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越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新課導入時如果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情境,就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例如,教師在進行生活情境設計時,可以從學生的身邊實例入手,然后結合學生接下來要學習到的新知識,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更好地接受這些知識。如教師在講解“圓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多媒體顯示出來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圓。在學生觀看完圖片后,老師可以問:“同學們,看完圖片后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如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方的呢?”如果有學生回答道:“因為方形的車輪不方便滾動,滾起來也不平穩?!本驼f明學生們無法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給出科學準確的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自然引出接下來的新課了,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新內容就可以給他們一個正確科學的答案。這個時候學生的求知欲是最強的,他們會帶著迫切的心情融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這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正是對游戲充滿興趣的時候,所以教師可以將數學實踐融入生活,從而激發和保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展開數學實踐時,教師要熟悉自己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做好活動設計,靈活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成長。為了進一步的保證數學實踐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進來,與學生一同完成這些數學活動。對于學生來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畢竟學校的教育是有限的,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師必須與家長進行聯合。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家長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正能量,讓學生將學習融入生活,并變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較強的生活性,所以父母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日常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并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他們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例如,教師在教學“數據收集整理”這一章節時,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數學作業,讓學生在課下,調查自己家庭里每一個成員最喜歡吃的五種水果,并且將自己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好之后以作業的的形式交給老師。這項作業就需要家長積極配合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些準確的數據,并幫助他們完成之后的一系列統計和分析,最后再讓孩子進行總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學會獨立探索,還能使其在探索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可使他們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不僅如此,還可以縮短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學會與家長溝通交流,明白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的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王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價值[J].小學數學教育,2015(02):4-5
[2]黃旗云.小學數學實驗教學的意義與策略[J].數學教育,2015(05)
[3]李如晶.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意義與方法[J].數學教育,2016(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83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