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的課標的理念是“以人為本”,這就決定著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指向:適應并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學生的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的過程,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很多。身為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細心的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情感,讀懂他們的發展需求,真正做課堂上的“輕負高效”。由于學生最具發展潛能,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啟迪他們智慧、完善他們人格,以學生自身發展出發點,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實施教學過程,讓學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高度的興趣去探究,去思考?實踐表明,目標具有導向作用,能引發孩子們內心的學習動力,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有了明確的目標系統,他心中的發動機就會打開,就會發自內心地、主動地去學習。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能夠及時把握住學生的心理動態,調整好教學方法,適時的鼓勵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
一、巧妙設計情景,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奧蘇泊爾認為:“影響學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币钦n堂教學扎實有效,教師首先要考慮的不是用什么一名驚人的“新招”,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師之所教成為學生所需,真正實現活力高效。在新課導入的情景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課的情景設置,從觀看錄像參觀學校的校園,展覽欄、柱子、植物園等,到兩個不同形狀的花圃,引出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花圃面積大小的探究,激發學生對學習新課的動機和探究新課的欲望。這樣的情景設置折射出長方形的面積是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本途徑。
又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關系》這一節課的情景設計是從參加奧運會的運動項目中,抽象出帆船比賽的船帆構架是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可以搭成一個三角形的框架呢?這樣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思考,問題設計的節點定位在學生思維認識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主動思考,自主獲取新的發現。
二、探究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思考
數學課標提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彼^的積極思考更多的體現在學生的獨立思考上,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就要舍得花課堂有限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獨立思考的時空,這樣才能養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習慣。
例如,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這節課,我們采用小組合作探索邊的關系,考慮到讓學生一步到位的發現三邊的關系是有難度的,因此我們把探究邊的關系分兩個層次來進行學習并制作兩個實驗表格,第一層次通過小組動手實驗先量一量三根小棒的長度,再擺一擺他們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并把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匯報實驗結果;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的結果討論,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卻不能圍成。在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自己的見解。老師再通過學生的匯報結果,利用多媒體演示,梳理出三邊關系的規律:當其中兩邊的和等于第三邊或小于第三邊時,三根小棒是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只有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才能圍成三角形。在這個環節再緊追問題:任意是什么意思?有沒有更快的判斷方法?學生能很快發現更便捷的判斷方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把知識的難點分階梯式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濃了,難點突破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又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課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讓學生通過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在小組中時間和研究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即:長方形)來求面積公式。在開放的,自主的探究實踐中,獲得有價值的發現,突破了常規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局限。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探究,交流合作,教師再把學生匯報的幾種情況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梳理歸納以下的幾種情況。
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非常直觀的讓學生發現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加強了對公式的理解和認識,更可貴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思考,領悟和認識,提高學習效力,也體現了課堂的有效。
三、體驗學習活動,實現學生主動思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造問題情況,引起認知探究,激發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究中得到促進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到學生學習完新課,除了基礎的聯系鞏固知識,還要有拓展延伸的練習讓學生親歷體驗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樂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活力。
例如,在授完《三角形邊的關系》這節課,我們利用學生對帆船模型有濃厚的興趣,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制作帆船模型,并具體配兩根小棒,讓他們根據已有的小棒長度,再自己配置第三根小棒,選擇的范圍可以多種,但一定要能搭成三角形框架,這樣多種選擇拓展學生的思考,并讓他們的思維不斷提升。
又例如,在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這節課,我們在授完新課后,制作一段欣賞的片段,讓學生從中獲知條形統計圖不但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在欣賞的過程中吸取一些課外的知識。
又如在教學《千以內數的數法》,我們則在課后讓學生四人一小組玩我們學校自己制作的飛行旗,設計的旗盤也是千以內的數數,在一遍又一遍的游戲中形成數的概念,加強數數的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的練習,其實是要讓學生體驗從生活到數學和從數學到生活的雙向體驗,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動手和動腦相結合,積極感悟,經歷主動思考的過程。培養學生自覺地把數學應用于實際的意識和態度,使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手中的工具,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不能等同于發展,不能是單向的“一廂情愿”,而是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把教與學兩者在更高層次上整合,組織有效而富于思考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中增進學生的發展,創建有效、高效、開放、積極互動的課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