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本課堂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生本理念是一種新穎的教學內容,它非常契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在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來發展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及探究能力,保證高效的學習效果。將這種生本理念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優化教學結構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中,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小學課堂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生本理念  小學數學  閱讀教學  重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58-02
  想要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中融入升本理念,對課堂結構進行大力的改革,優化教學模式,從而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生本理念融入于課堂,創新出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使課堂從固有的學生被動吸收知識模式向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模式進行轉變,增強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以此來開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獲得較為高效的學習體驗。
  一、有效的問題引入,引發學生進行深入的自主思考與探究
  基于生本理念的教學思想教師想要保證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性,首先應當從教材課本入手,對教材內容進行多種延伸與拓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與運用,保證學生通過拓展性問題引入,進行有效的課堂學習。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的《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多種教學案例提問,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刻理解,有效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有關有余數的除法計算設計問題,比如在黑板上對問題描畫后進行提問。在黑板上畫出一輛四座小轎車,然后提問學生:如果坐這樣的小轎車參加活動的話,不算司機座位的話,我們班29的總人數,一共需要雇多少輛這樣的小轎車。根據教師在黑板上形象的描述與詳細的提問,學生便可以根據對本節課的預習進行有效的計算:29除以3等于9余2。這樣學生便會通過計算結果得出數學問題的結論:因為結果是9,余數是2,兩個人自成一輛,一共需要9+1等于10輛的小轎車。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入的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理解教學知識點,驗證自己在預習時的思考過程。與此同時,教師再在教學課堂進行有效的教學深化講解,幫助學生開拓思維,進行有效的課堂學習,保證課堂整體的教學質量進步。
  二、開展小組合作,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根據生本理念的主要教學思想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課堂中積極創建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小組合作的優勢在于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方便學生進行自主的知識探究與實踐,保證學習高效性。同時組內成員之間還能進行層次分明的分工合作,對同一教學問題進行探究,經過共同的交流與討論提升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的《扇形統計圖》時,教師就可以給其中一個小組安排統計六年級全部學生最喜愛的小學學科,以此繪制扇形統計圖。針對這樣的教學任務,小組之間便會展開合理的分工,安排不同的同學分別去往六年級不同的班里進行統計與數據記錄。之后小組全部成員就六年級不同班級的不同的數據結果進行扇形統計圖的繪制。在繪制完成之后,對統計圖展開詳細的交流與討論,比如:整個扇形統計圖所代表著什么?每個模塊代表著什么?模塊的比重分析?等等一系列有關扇形統計圖的信息進行討論與交流,達到共同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通過這種教學形式,還能夠有效地推動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有效性的提升。
  三、應用多種生活化教學工具,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
  基于生本理念以鍛煉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為目的的背景下,教師想要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生活化教學工具,讓學生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工具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與思考。在生活化工具的使用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在實踐中獲得了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并且能靈活地進行運用,保證最佳的課堂學習效果。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教材的《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生活化教學探究為例,在這一課的教材案例中,教室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比如通過剪紙求分數加減結果,教師要在課下為學生準備好剪紙這種生活化的教學工具,讓學生通過對剪紙的嘗試,理解復雜的教學知識點??梢詫W生分成學習小組,為每一組提供材質較好的大張剪紙,將剪紙大致用鉛筆繪成九等份,然后給每個小組布置需要剪裁的事物或者需要用剪紙制造的模型等,比如讓同學剪出蝴蝶、桃子兩個剪紙,這兩個事物分別用九份中的一份剪紙便可,然后教師讓學生剪下其中的兩份剪紙做成飛機模型,再減取其中一份做成紙船。這樣的生活化操作方式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剪紙完成后教師再加以適當的問題引導。比如說計算學生這次剪紙過程中所用去的剪紙總量,然后學生便會運用到本課分數加減法的知識點列出算式1/9+1/9+2/9+1/9等于5/9。然后讓學生利用分數減法對剪紙剩余部分進行分數計算,學生便會列出1-5/9等于4/9這樣的分數算式。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便能進行對數學問題的構建,加強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進行計算時學生有效地通過實踐獲得準確的算式組合,從而得到正確的探究結論,保證教學課堂的高效性。
  四、創建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加強學生的深度學習體驗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師還可以通過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對數學復雜知識的深入思考。通過對情境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與實踐,增強學生的知識運用與解題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下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到超市購買東西的生活化情境。讓學生進行分組,分別扮演顧客與銷售員構建完整的生活化情節。分組后教師向顧客和銷售員分別發放不同的卡片,向顧客發送的卡片代表著金錢,而向銷售員發放的圖片代表著物品與其標價,物品標價應當與實際生活一致由小數金額構成。在發完圖片后開始情境的演示,比如第一個學生想要購買三種不同的筆記本,筆記本分別是黃色5.8元,藍色6.2元與黑色7.3元。在顧客同學結賬過程中會對小數進行運算5.8+6.2+7.3等于19.3元,通過對小數的加減計算得出需要19.3元的價錢。然后顧客學生給銷售員一張標有20元標價的紙幣卡片,這時學生和銷售員都會對需要找零的錢數進行計算20-19.3等于0.7,并進行驗證19.3+0.7等于20元,最終找給顧客0.7元。以類似的方式進行多角度生活化情境創建,讓學生與銷售員共同參與到對小數的計算中,得出正確的計算結果。這種方式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的知識鞏固,保證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最佳效果,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五、總結
  總的來說,想要有效地將生本理念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便要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在學習時的自主思考、學習以及探索能力,保證學習效果。教師可從課堂結構多方面進行模式的改革,大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以及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的解題思維,保證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果,從而促進小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葛芳.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付文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6,(01):71―75.
  [3]劉建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亞太教育,2016,(04):62―6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