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美術生本課堂的積極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美術教學中,構建生本課堂,可從三方面入手:展示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自主欣賞中感知作品的主題;通過合作學習對作品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讓學生掌握繪制的技巧和方法;布置恰當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夯實知識,培育藝術素養。
[關鍵詞]美術教學;生本課堂;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68-01
德國教育家克羅恩吉說過:“教育的本質不是以固定的學習能力為導向,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形成自我認知,培養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币詫W生的發展為本是生本課堂的要義。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才是鮮活的、靈動的、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放手讓學生參與,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也是現代教學理念的必然追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對自身的主導地位有清晰的認知,擺正位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一、在自主欣賞中感知作品主題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美術具有形象性、全體性、情感性的特點,其學科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新課改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依然我行我素,采用灌輸的方式滔滔不絕地講。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要想打破這一教學困局,教師必須轉換角色,將學生推向“一線”。美術作品都有對應的主題,有的作品主題明顯,學生看一眼就能有所感知,但有的作品主題比較隱晦,需要學生深入思考才能把握。教師可利用多種媒介展示美術作品,讓學生自主欣賞,給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完全放松下來,進行自主感知。
例如,教學蘇少版一年級上冊《七彩生活》時,教師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顏色有哪些,當學生對色彩有了一定的認知后,再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將看到的顏色種類表述出來。
美術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作品,更能體現“美術是視覺藝術”的本質特色。學生在用多媒體營造的氣氛中,走進特定的情境,充分調動多種感官,接收信息的能力自然增強。
二、在合作觀察中掌握繪制技巧
美術教材中收錄的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其內涵深刻,繪制技巧奇特,學生只有深入探究,才能全面把握。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有的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的不善于發現,但動手操作能力強。學生的差異性要求教師發揮集體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建立美學認知。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例如,教學《找找三角形》時,教師讓學生觀看課本中的圖畫,找一找圖中有幾個三角形。每名學生可以尋找兩個合作伙伴,組成一個小隊,小隊之間進行競爭,看誰找得又快又多。自由組合的方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課堂學習氛圍濃郁。
合作學習能夠取長補短,從不同角度形成教育合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目標。因此,教師要發揮集體的力量,以合作為載體,讓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從中發現作品特點,從而更全面地感知作品,獲得真實、深刻的學習體驗,培養審美能力。
三、在探究實踐中培育藝術素養
藝術實踐是美術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學生創造力的體現,更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渠道,教師要高度重視,尋找最佳實踐方式。
例如,教學《動物裝飾畫》時,教師布置了一個任務:“你知道爸爸媽媽的屬相嗎?你能否運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為爸爸媽媽制作一個專屬他們的生肖畫?”這樣的制作任務貼近生活,對學生來說雖有一定的挑戰性,但只要學生認真準備,還是可以順利完成的。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將對父母的敬愛之情融入作品中,促進了美育目標的實現。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美術教學實踐難度系數不能太大,且必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上述教學,教師通過設計學習任務,使學生主動探究,掌握了美術學習的技巧和方法。
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新課改教學理念,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豐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構建趣味化美術課堂。
?。ㄌ丶s編輯 木 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