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本課堂,激勵相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客觀差異,部分教師對各種差異的內部關聯缺乏足夠的研究,導致教學脫離實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夠到位,造成部分新生無法適應中學英語學習,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圍繞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新生建立學習自信心展開討論。主要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論述:克服銜接障礙;設計教學目標;營造歡快課堂;運用教育評價機制。
   關鍵詞:激勵法;自信心;銜接障礙;教育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13
  新課程標準對中小學英語在“五維目標”的要求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是這些差異導致部分學生難以適應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從而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缺乏學習信心等。因此,要想使學生順利適應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當務之急是幫助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實踐證明,在七年級階段的教學全程中對學生實施“激勵”機制,對其建立英語學習自信心至關重要。
   一、依托知識儲備克服銜接中的障礙
   七年級新生在適應新的物理空間和新的人際關系的過程中,會產生緊張感甚至精神壓迫感,這種焦慮會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此時,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克服這種不良感受。
   1. 深挖小學教材,實現平穩過渡
   (1)巧用角色遷移
   我市小學現階段使用人教版PEP教材,三年級開始以Mike、Chen Jie、Sarah、Wu Yifan等十位核心人物以及兩個小動物Zip和Zoom為主線,統攝整個小學段學習過程。這些角色不僅支撐著整套教材的框架,更是學生交流、參與和表達自我的“代言人”。教師要抓住這個有利條件,通過看圖說話、角色扮演、講故事等手段設計課堂活動,并結合初中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盡可能讓這些“老朋友”與學生互動,在他們在“發揮余熱”的同時,不知不覺消除了銜接中的距離感,學習興致得以激發。
   (2)理清知識脈絡
   教師遴選出學習重點和中小學知識關聯點,明示學習方向。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七八年級的很多語言知識和話題在小學已經有所涉及。例如,五年級上冊的“一般現在時”和下冊的“現在進行時”就是七年級上冊和下冊的教學重點。此外,初中要求集中學習的語音知識也在PEP四至六年級教材中零散分布。教師要做全面而細心的梳理,運用圖示法、表格法、羅列法等多種方法化繁為簡。
   2. 關注學習背景,科學指導方法
   教師可以把學生入學成績和通過直接或間接調查了解得到的數據將學生分為A、B、C三檔。在首次公開測驗前,預先對各檔學生進行口頭、書面或綜合考查,考查結果不公布,只用作師生個別交流,但應以正面鼓勵為主,使其擺脫緊張心理,發現自身的“潛在實力”,從而樹立起信心。
   組建互助小組,設計好明確的學習目標并實時監督目標達成情況,肯定好的方法和成就,使他們在一開始就對自己的英語優勢充滿信心。
   二、借助目標設計激發良好的學習心態
   1. 目標功能多樣性
   (1)有益于后進生的自我肯定
   后進生是課堂上的弱勢群體,不關注后進生成長本身就是畸形課堂的體現,也不可能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首先應該把促進后進生成長看做目標的重要組成,使他們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得到這樣的感受:有難度,但我做成了!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有正性的認識。
   (2)有益于中上學生的自我挑戰
   中等及以上學生占班級人數的大多數,教師在目標設計時要能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挑戰欲,目標梯度應拿捏精準,使之適合中上學生的好勝心理,且具有可實現性。在他們“戰勝”困難的過程中體會到勝利的喜悅,樹立起長足發展的信心。
   2. 目標達成互補性
   學生在課堂活動的任何一環節都可能因行為受挫而精神沮喪。為使學生重新獲得肯定,恢復信心,甚至激發斗志,各個子目標需具有互補功能。互補是通過各種層次分明、難易相間的課堂體驗來實現的。以七年級上冊Starter Module4 Unit3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為例,目標:學生熟練運用“四季名稱”和與之相應的表達“身體感覺”的詞匯。部分學生會說但不會寫,如果只給學生一次寫的機會,勢必會給學生造成“不會寫”的心理暗示。教師如能將“四會”目標分解,給學生多次動筆的機會,那么學生便在迂回前進中得到能力和信心的雙贏。
   三、創造輕松歡快的課堂環境
   1. 選材兼顧“深度”和“廣度”
   學生借助豐富的語言材料來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教材的相對封閉性和滯后性促使教師將課外教學資源引入課堂。開放的社會使得選材變得容易,但也容易帶來“隨意、粗糙、泛化”等問題。要引起學生共鳴,選材是關鍵,要以“前備知識”為前提,以專家得出的“三近原則”——離學生近,離時間近,離地點近為指導。既要追求視野的廣度,又要把握材料的難度。
   2. 課堂用語要精簡
   課堂上應該盡量避免用過長的句子,過難的詞語,要改用結構短、詞匯少、易理解的句子,并配以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強化意圖,這對初中新生尤為關鍵。例如,在對學生的優美的語音發出贊賞時,要將原來的“I’m greatly impressed by your beautiful pronunciation that I’ve never heard before!”改成“Oh dear! Your English is so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加上合適的體態語,這樣不僅學生能“領情”,也達到了教師鼓勵學生,激發信心的目的。    四、運用評價機制激發學習信心
   1. 評價手段多樣化
   (1)變終結性評價為形成性評價
   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從多個側面來考查學生。測驗是我們常用的手段,測驗內容的覆蓋面要小,時間要近。如對初中開端的字母學習進行讀音、書寫、找異同等形式的考查。另外,筆者還嘗試自擬考題,避免因難題、偏題而使學生為難、退縮,同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增長自信。
   (2)變單一評價為多元評價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創造機會加以強化。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些學生書寫優美大方,就開展英語書法比賽,讓這部分學生有展示機會;有些學生語音優美,就開展朗讀比賽,使其秀出優美的嗓音;有些學生善于表達,就開展講故事比賽,使其在師生面前一展身手。
   2. 評價主體多樣化
   (1)組內評價,以監督促成長
   有效的監督可以促進好習慣的養成。筆者嚴格按照“組內異質”的原則建立六人一組的英語學習小組,其中一人任英語組長,對組員負責評判。以一單元的學習內容為標的,將結果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組長的任用需嚴格把關,組長要做到公平、公正。
   (2)教師評價,綜合把脈
   教師的評價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具有主導地位,且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心態。所以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客觀、實用、及時。①“揚長避短”。教師將前期自評和組評的信息收集整理,找出每一位學生的亮點和不足,盡量突出優點,增強他們以優點克服短板的信心。②實用性。教師的評價要避免空洞、花哨。
   七年級新生可塑性強,教師要把握好這個黃金期,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為重點。統觀整個教學過程,關心他們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克服銜接中的障礙,把信心培養放在目標設計、課堂組織的核心位置,借助科學的評價手段,為學生樹立樂觀的學習心態,這不僅對整個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有著深遠的意義,也是培養他們陽光、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教育目的,更是英語學科內在人文價值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ㄗ髡邌挝唬赫憬〗绞猩嫌喑跫壷袑W    3241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68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