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KWL”教學法豐富“生本”課堂形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提倡的現代學生觀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示范者、組織者、促進者。因此,任何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都應該將學生學與教師教相統一,以生為本,讓學習真正發生。此外,教學方法的恰當使用不僅能夠推動教學進程,還能讓學生的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旨在通過對引智培訓中KWL教學法的學習和思考,進一步將英語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際教學相結合,踐行英語“生本”課堂理念。
關鍵詞:“KWL”教學法 “生本”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77-01
1.“KWL”教學法之概述篇
KWL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種指導閱讀的教學策略。KWL教學法解決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兩個棘手問題:(1)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2)降低了課堂教學的無效勞動。
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因人而異,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學習策略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效率,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2.“KWL”教學法之實踐篇
?。?)“KWL”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n interesting country中,我們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加系統扎實地掌握本單元的重難點,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本單元的主題是關于澳大利亞的介紹。與直接通過PPT展示和講解關于澳大利亞的知識不同的是,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讓學生在紙上寫上你對澳大利亞了解多少?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和你想要對澳大利亞有什么了解?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ustralia?并讓每位學生寫完后統一收集起來,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問題進行系統解答。這種方式在調動學生們已有知識的同時,使得每個人對本節課的學習充滿了期待,提高了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在本節課結束后讓每個人交流匯報自己學到了什么?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讓每個人對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得到心理需求的認可和滿足。
?。?)“KWL”教學法課堂教學實施特點
第一,當教師教授新知識時,如果機械地、全盤地將要學習的內容或者本節課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灌輸給學生,那效果猶如囫圇吞棗,對于沒有相關基礎和知識儲備的學生來說,必定很難接受和消化。而KWL教學法強調先讓學生根據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基礎進行思考,用已經學過的單詞、短語和句子列出他們和本節課相關的知識,使得每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很好地開發,讓整節課的活動設計有序高效完成,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第二,教師引導學生進入KWL教學法的第二個步驟,讓每位學生羅列出本節課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和感興趣的東西,在及時反映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差異和多樣化的同時,遵循了學習和興趣相互聯系和促進的客觀規律,最大化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幫助每位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教師在本節課中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如PPT展示,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等方式將知識和信息教授給學生的同時,對學習內容進行評價,查漏補缺。最終可以促進學習的良性循環,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思維整合能力,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實現學有所獲。
3.“KWL”教學法之反思篇
盡管我們的課堂教學在不斷地改進,但說到真正的改變還為時尚早,關注學生,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都還停留在思想觀念的轉變中,尚未付諸于實際行動。因為我們多數時候還是會基于既定的教學目標去進行課堂教學的,我們很少關注學生真正需要什么,“KWL”教學法的運用,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搜索以及課外閱讀的方式提前了解相關知識,通過更便捷、更直觀生動的方式,在上課之前滿足學生對本節課的好奇心,讓他們以更積極地、自信地姿態聽課,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行小組活動,使得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建立在學生需要基礎上的教學往往能夠喚起學生最大化的關注,激起學生學習的原始動力。首先學生羅列出他知道什么的過程即學生表達自我實現需要的一個過程,完成了教育培養學生在學習上自我實現的主要目標。通過已有知識回憶和調動的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學習上的潛能,從而全身心投入到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中。接著當學生思考他們想知道什么的時候體現了個人發展的求知需要,這種需要往往會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在課堂上求知,求真,求實。最后在學生總結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和存在不足時,教師應該利用好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即尊重的需要,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積極評價,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活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習層層遞進,不斷深入。
KWL三位一體的教學法讓學生根據已知,探索未知,最后獲得新識,整個學習過程充滿規則化,個性化和人性化。人本主義心理學倡導者羅杰斯也提出教學目標應以人的本性為出發點,把教學作為促進自我實現的工具,開發人的創造潛能,形成人的獨立個性,最終培養真正自由獨立的,情知合一的“完整的人”。我相信,在今后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在結合學生特點,關注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巧妙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必定會將“生本”課堂演繹得更豐富,更多彩!
參考文獻
[1]郭思樂著.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趙曉麗.《小學英語教學改進方法探究》.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