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相伴,扶本正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學校緊緊圍繞“愛相伴,美相隨”的育人理念,通過學校、家庭、社區等多維聯動,通過“鍛造有愛的教師,讓教師德美若蘭;助力有愛的伙伴,使學生行美如芷;引領有愛的家長,讓家長心美似蕙;構筑有愛的校園,使美韻育人無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以“愛”感人,用“美”化人,發展學生的德、行、能,不懈的扶本正源,撥去學生行進的迷惘,讓學生淡定堅毅,在心靈的盡頭,遇見更好的自己。
【關鍵詞】 德美;行美;心美;扶本正源
學校緊緊圍繞“愛相伴,美相隨”的育人理念,務本求實,以行為旨,通過學校、家庭、社區等的多維聯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以“愛”感人,用“美”化人,發展學生的德、行、能,不懈的扶本正源,讓實小這所百年老校煥發新采。
一、鍛造有愛的教師,讓教師德美若蘭
擁有愛心的老師,生命釋然升華,在教育教學、待人接物中的言行舉止,往往會超越教化,潤澤無痕。學校始終把“愛的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管理中,從教師、科組、級組會議,到學校、年級、班級活動,行政以身垂范,友愛教職工,友愛學生、友愛家長,友愛來校的客人,潛移默化中教師一洗鉛華,慧心仁愛,予人親切,溫暖心靈,良好的精神面貌得到夯實。
學校每學期開展全校性的教師讀書講書活動,讓教師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學習的不斷推進中,實小的教師明白,本立而道生,只有不忘教育科研,才能讓教育走得更遠,攀得更高。于是,面對近幾年學校小課題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刻,引領實小教師捕抓先機,始終挺立潮頭。連續三年,學校小課題的申報及獲獎數量、級別都是區里最多的。學校連續多年獲區教研先進集體、獲區教學質量先進集體、中小學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先進學校、市“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等稱號。這與學校以書香致遠,科研為重的管理工作密切相關。
學校強化質量意識,突出教學中心,打造豐美課堂。學校通過課堂巡視,推門聽課,專題探討,主題演講,提交心得體會等,讓教師虔心受教,靜心悟道,帶著熾熱的愛心走進課堂?;A課程與拓展課程并舉的學校課程改革推進,讓每一位教師保持教育的敏銳感,堅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尊重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循循善誘。教師的愛在背后殷切的期盼,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自我提升,望見湛藍的天空,純凈而豐盈。
甘于奉獻、追求卓越的實小教師愛溢課堂內外,德美若蘭,讓學生行進在求知路上,正心篤志,悅學汲取,實踐創新,智慧攀登,這一切,豐美如詩。
二、助力有愛的伙伴,使學生行美如芷
學生的心靈成長需要引導,需要陪伴,而伙伴的陪同,是觸動學生內心世界最深的因素之一,伙伴的價值觀、人生觀輕易地進入腦海,烙下印記,是學生成長歷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所以,建構兒童生活力課程,讓同伴陪伴,互助成長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關注點。
“關愛身邊小伙伴,奉獻愛心伴成長”是學校一直以來開展的教育活動。老師通過一個個愛的故事,學校通過一個個愛的活動,讓孩子深切感受到善心付出給予別人的溫暖。對于班級學困生,學校引導班主任從學業的輔導,到課間的陪伴、談心,家訪活動,給予學生全方位的關愛,讓學生在伙伴的陪護下學習、思考、感悟,重新燃起斗志。每年的關愛伙伴校園慈善義賣活動,學生積極響應,在義賣活動日,踴躍購買、捐款,籌集到的愛心善款,讓學校10多位特困學生的餐費得以減免。每逢節假日,學校購買書包、文具、書籍等學習用品,班級學生在少先隊輔導員帶領下進行家訪,對特困學生進行慰問。2015學年為需要進行手術的兩位學生分別送去慰問款3000元、2000元。一位學生因交通事故導致右腿嚴重受傷,需要進行肢體手術,一大筆醫藥費家庭無力支付。學校號召師生伸出援助之手積極行動,捐款近75000元,解決了學生家庭的燃眉之急。學校用實際行動,讓特困學生感受到同伴的無私關懷,也讓學校學生體會到愛的力量。愛的指針潛移默化地指引學生展開活動的趨向,為學生的成長增添了絢爛的底色,讓學生身上散發著寬厚、大氣、開放的品質。
學校設立眾多社團,力求每位學生擁有一項特長,助力學生素養的豐富,如:詩書、寫作、數獨、英語口語、航模、機器人、創客、編程、游泳、三棋、合唱、相聲、魔術、古箏、繪畫、書法社團等。社團指導教師悉心引領,社團成員慧心篤學,同伴互助,每學年都在各級比賽中取得豐碩的成果。由于學校莘莘學子“德”“能”“行”的出彩,學校獲中山市優秀游泳傳統項目學校、“交通安全文明單位”、少先隊紅旗大隊等一系列榮譽。
學校通過挖掘學生的美、塑造學生的美、延伸學生的美、完善學生的美,讓學生成為有愛的人。每一位學生在愛的感召下,接受立體的教育,在愛澤心靈,美育德行的過程中,具有屬于自我的精神特質,都洋溢著獨特的個性風采,行美如芷。愛滿校園,學生靈動的身影,在樹蔭下的清暉伴隨下,隨性自然。
三、引領有愛的家長,讓家長心美似蕙
學校重視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系列主題的開展,深化“走近家庭,同育新人”活動,密切家校合作,攜手前行,共育新人。
學校推行的“孝德”行動,家長積極配合,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改變,為家庭分擔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責任感不同程度地增強了;一年級的新生入隊儀式,學校創新方式,家長以老隊員的身份為自己的孩子佩戴紅領巾并對孩子說心里話;“親子志愿隊”的家長每天在校門維護秩序,關注學生的安全,風雨無阻;家委成員組織班級的學生、家長到貧困生,到孤寡老人家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家長帶領學生到社區參與活動,包粽子、做月餅、包餃子、猜燈謎、組織知識競賽,忙前顧后。家長們心美似蕙,用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愛暖社區,和美如歌”的意義。學校班級家委會獲市“中小學先進家委會”稱號也就實至名歸。
學校通過家、校、社區聯動,通過專題互動,引領造就有愛的家長,讓學生在家長的感染下愛心洋溢,溫暖社區。
四、構筑有愛的校園,使美韻育人無聲
美的校園,有著無法形容的力量,學生通過對美的事物或現象的感知、感受,感情上進入愉悅的心理狀態,感情得以升華,人的身心結構更趨完美和諧,從而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能力、創造力,按照美的規律建設生活。學校在創美行動中,集思廣益,讓校園的一景一物都會“說話”,用“美”化人。
校門兩邊墻壁上的“孝悌”文化圖解及彰顯校園文化的師生圖文、走廊頂上的藝術花燈、樓梯轉角處韻味久遠的花瓶上的植物、課室圖書角里的盆栽,凝聚的美,對視欣賞者的眼睛,重彩寫意,讓人分外怡然;各樓層的書香吧、鋼琴角,淡雅精致,使人灑脫超然。這一切,詩意棲居,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的巧妙融合,相益得彰,植養慧根,讓學生變得氣韻溢美。
美,是人生教育的搖籃,是高雅趣味的搖籃,是理想追求的最初緣起、導向和動力。美,誠如美學家所指出的那樣:“美的生氣勃勃的理想不會有完結的終點,因為這是一種越來越高和越來越遠的永恒的追求?!保ǎㄌK)德米特里耶娃:《審美教育問題》,北京:知識出版社,第15頁。)有愛的校園,于不經意中影響學生自覺將美的感受內化為行動動力,育人無聲。
生命如一泓清水?!皭壑暎乐??!睂W校教師、家長、學生,用心靈奏響了曲曲“愛”與“美”的贊歌,鑄造了實小的品牌。師生在愛的熏陶中,在美的陪伴下,淡定堅毅,在心靈的盡頭,遇見更好的自己,如流水有痕。
【參考文獻】
[1] (蘇)德米特里耶娃. 審美教育問題[M]. 北京:知識出版社.
[2] 盧敏珠. 讓愛的教育滲透在每一寸沃土[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