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相伴 以讀促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為主要內容,且二者密切聯系,缺一不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真情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釋放真情;通過模仿與改寫,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教材;習作指導;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9-071-2
第一部分教學案例
板塊一:“盼”春節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組詞串,會讀嗎?
生:(男生齊讀)春節、餃子、拜年。
?。ㄅR讀)清明、掃墓、踏青。
?。猩R讀)端午、粽子、龍舟。
(女生齊讀)中秋、團圓、月餅。
師:這四個傳統節日中哪一個最熱鬧?
生:春節。
師:春節能干什么?
生:春節可以吃餃子。
師:你是個吃貨。
生:春節可以放鞭炮。
生:春節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
生:春節還可以拜年。
師:還有不同的嗎?
生:春節可以收紅包。
師:還有不同的嗎?
生:春節可以貼春聯。
生:春節可以打雪仗。
師:你們說的都是對春節特別期盼的事情,特別快樂的事情。今天就和季老師來完成一個寫作,這篇寫作的題目叫——
生:(齊)盼春節。
板塊二:“寫”春節——環境描寫
師:拿到一個作文題,首先應該思考的是什么?
生:要思考它是什么意思。
師:就是要思考寫什么。課件出示:寫什么很重要!
生:寫什么很重要!
這篇習作到底要求我們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習作要求。生:春節要到了,你準備怎樣度過這個春節?
師:這個題目讓我們寫什么?
生:怎樣準備過春節?
師:這個問題就是問我們,你怎樣準備度過2019年的春節?同時,我們就要思考第二句話,一起讀。(課件出示:怎樣寫更重要?)
師:把它記在剛才那句話的旁邊。我們來看兩個片段,請同學來讀。
課件出示: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每當節日到來,天安門廣場更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無數盆鮮花組成一個個大花壇,把廣場裝點得猶如五彩繽紛的大花園。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個片段分別寫的是——
生:大街上,廣場上
師:這兩個片段是描寫什么的?
生:環境。
師:對,非常好!讀一讀這個詞。(課件出示:環境描寫)
師:(出示圖片)這是我們泗陽的媽祖廟,每到春節來臨,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還有活潑可愛的小孩。
師:這是人多,除了人多,你看,這樹上都掛的什么?
生:許愿福。
師:整個媽祖廟熱鬧非凡,都是人們燒香祈福的場景,這就是環境描寫。我們再來看,春節里,泗陽的街頭到處都是歡慶的人群。有干什么的?
生:舞龍的、表演的、唱戲的……
師:是啊!特別特別的熱鬧,我們要關注生活環境,這就是環境描寫。請大家拿出寫作紙,寫上一段你對春節環境描寫的文字。我給大家提一個小要求,字不要寫的太好看,速度要快。
生:春節里,泗陽的街頭到處都是歡慶的人群,有的在吹喇叭,有的在扭秧歌,還有的舞起了獅龍,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師:寫得怎么樣?框架是我們,內容是她自己加的,很有特色!這就是環境描寫。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是老舍先生在別的課本上寫的一篇文章叫《北京的春天》。
?。ㄉx老舍《北京的春節》節選)
師:老舍在進行環境描寫時,寫了大街,寫了燈,也用了“有的……有的”,最后還寫了任何人都可以進店參觀。你們寫的和他差不多,你們也有可能成為寫作大師。
板塊三:“寫”春節——節日活動
師:有了環境描寫,我們就要思考第二個問題:春節,我最想做什么?
生:我春節最想放鞭炮;我春節最想拿壓歲錢;我春節最想買新衣服……
師:我們要怎么寫呢?課本給了我們啟發。這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水》,在這篇文章中,你們看有這樣一段對水的期盼,大家思考紅色的文字與下面的文字有什么關系。
課件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建有水窖,用來在下雨天儲水,以備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使用。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個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來,只是他們遠沒有我們這樣的無遮無擋——男人們穿著短褲,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生:是這段文字的中心句。
師:這個中心句放前面,我們把它稱作總寫,那這段的結構就是——“總分”。既然有了總分的結構,我們能不能這樣說,()是我在春節里最期盼的事情。
生:放鞭炮是我在春節里最期盼的事情;拿壓歲錢是我在春節里最期盼的事情……
師:干什么事是泗陽人在春節里最期盼的事情?
生:吃團圓飯是泗陽人在春節里最期盼的事情。
師:大家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看一場精彩的聯歡晚會。你看,這就是總——分結構的第一句話。 師:我們再看看這段話,這段話寫了兩類人,一類是孩子,一類是大人,孩子和大人對水的期盼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孩子們是盡情地享受,大人就比較拘束些,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還要寫出層次。(板書:寫出層次)
師:我們來看第一個例子,你們喜歡放什么煙火?
生:擦炮、竄天猴……
師:大人們喜歡放什么煙火?
生:天地響。
師:這就是大人和小孩放煙火的不同。
師:這就是我們文章的框架。第一板塊環境描寫,烘托氣氛。然后說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總——分,寫出層次,然后再寫出你還想做那些事,用排比等方式做好過渡,最后點明中心。
?。▽W生動筆寫)
板塊四:再“盼”春節——修改整理
師:進行創作之后,好的作文要進行修改,而“改”有兩種策略,一是大聲朗讀;二是默讀,關注結構,寫出層次。下面請大家大聲地或者是小聲地讀一讀自己的作文,做一些調整和修改,用好修改符號。
?。ㄉ鷦庸P修改)
師:下面是交流分享的時間,同樣關注三個板塊。請一位同學來分享。(生上臺)我先請問一下,你做了哪些修改?
生:修改了句子。
師:我們小學生作文不一定要有很多修飾詞,但語句通順就可以報以掌聲。
?。ㄉx作文,師生互評)
師:文章的框架搭好了,最難的構思我們已經解決了,我們再來看看文章的題目。有沒有很新穎的題目?
生:《春節,你快快來》、《我想你了,春節》、《給春節的一封信》……
師:明年2019年,你們知道是什么年嗎?
生:鼠年。
師:讓我們一起說——鼠年,快來吧!
第二部分案例評析
好的作文教學,都能夠選擇的適宜策略和方法——建立在兒童的精神世界、兒童的話語方式、兒童的生長需要的基礎上。習作指導如何給學生的習作以最需要的幫助?《盼春節》,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生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這樣的習作怎么教?季鋒老師在“怎么寫”上,怎樣幫助學生更好地說,實現習作有效指導的呢?
一、讀寫支架的建立
閱讀與寫作可謂是密不可分,閱讀應該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閱讀與有效的閱讀,提升寫作能力則顯得尤為重要。閱讀與寫作是一個整體,讀寫與寫讀,是最自然的一種讀寫狀態,讀中的寫,有方法、有目標,寫中的讀,更有目的性,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本節課,季鋒老師從學生學習過的詞串“春節”出發,激發學生對春節的美好向往,產生表達欲。詞串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他們對這一傳統佳節的期盼之情,在相互交流中,不斷被激發。
如何寫出節日的氣氛,讓讀者感受到“期盼”之情?習作起草前,季老師給學生出示了幾個閱讀的片段:“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每當節日到來,天安門廣場更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無數盆鮮花組成一個個大花壇,把廣場裝點得猶如五彩繽紛的大花園。”學生從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領悟環境描寫的方法。
如何寫好春節中最想做的事情?《水》是學生剛剛學過的課文?!跋掠晏焓谴遄永锩總€人都期盼的日子……”這段對雨水的期盼,層次結構清晰,語言真切,細膩,是學生容易遷移模仿的優秀語言模型。直觀具體的語言模型,指導和幫助學生如何分類型、有層次地寫出人們在春節熱鬧氣氛中的活動。這個是易于學習的語言范例,讓學生的表達有了清晰的路徑,“寫”變得輕松起來。
本節課的教學,季老師采用了文本支架的構建的策略,聚焦學習目標、任務,借助文本支架一步步展開教學活動,把習作任務分解成幾塊,一個個擊破學生表達的困難,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模仿的范例。
對于小學生,習作支架的構建是必要的,規范地表達,準確的表達,都需要從語言模型中領悟,概念化的講解只能使學生更加不敢表達,不會表達。
二、讀寫的相互作用
本節課,寫作任務從學生的閱讀中來,習作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從交流產生需求,從閱讀中尋找工具。每一次寫,就是一次閱讀;每一次閱讀,就能獲得表達的方法。季老師的教學,注重學生閱讀體驗和習作能力的有機結合,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言語智慧形成。整個過程,也是在指示學生:只有從閱讀中,才能獲得更好的語言,才能更好地表情達意。
習作的表達需要大量的語言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并強化對優美語段的意義識記,能磨煉學生對語詞的敏感性。同時,也會促進學生對語段意義的理解,其內在的語言結構和表達規律,對學生語言積累起到促進作用。而習作的教學目的之一,是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體會讀書豐富人生內涵的獨特意義。豐富生命的含義,學生都可以在閱讀中思考,從閱讀中發現。閱讀過程中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也為學生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閱讀是讀者主動和作者的交流,寫作是作者主動和讀者的交流。寫作者更需要關注的是,如何表達才能更好的和讀者交流。這個過程,也是讀者和作者相互靠近,相互作用的過程。正因如此,讀和寫才能相互促進,相互滲透。讓讀和寫自然融合,相互作用,也是語文教學的不斷追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習作支架的構建是必要的,但是當支架的輔助作用達成后,應該充分地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有個性地表達。也就是說,支架只是輔助作用,習作指導,教師無需為學生設置寫作的框架。如果每篇文章結構大致相同,容易使得學生作文沒有變化,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模式,這恰恰又不是完全合理的。大化無形——我們應該尊重學生自主能力,盡力用一種高于學生語言表達水平的支架,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自我,用一種更加開放、自然的方式讓學生寫其所想。教師相信學生習作表達的潛能,在習作教學指導中,學會收放自如,給學生更需要,更貼心的支持和幫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