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從生本理念入手,從學生需求出發,從學生興趣出發進行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是引導學生愛上物理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新時期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這篇文章將圍繞生本理念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入手展開探索,以期為學生的快樂學物理創造條件,為學生的高效學物理開辟道路。
關鍵詞:生本理念;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049-1
從生本理念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使課堂教學既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是促進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新時期廣大初中物理教師的奮斗方向。
一、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發展方向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學是需要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入手進行研究與探索,而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可以看出“學生應具備的”就應該是物理課堂教學所呈現的,“適合學生終身發展的”就應該是物理課堂所不斷追求的。在這一理念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學需要以生本理念為指導,也必須以生本理念為指導。結合新時期學生培養目標以及物理學科屬性,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學科需要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需要更加注重師生交流與生生交流的機會構架,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的激發,需要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更需要教師給予積極引導,使學生在初中物理課堂的參與學習中真正落實自己的主體地位。
二、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基于上述初中物理學科的發展方向,我們認為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進行研究與探索:
1.深入了解學生,捕捉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課堂需要教師真正了解學生,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方向,敏銳捕捉學生興趣點,建立物理知識與學生興趣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之中。那么,如何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呢?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并細心對學生的衣著服飾、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進行觀察。例如最近學生間如果流行“撕名牌”的游戲,在摩擦力的知識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將“為什么要很用力才能把名牌撕下來”這樣的引導和設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并建立起學生興趣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當學生意識到原來老師也看《奔跑吧,兄弟》,原來老師也知道撕名牌!就可以使師生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使師生之間的共同話題變多,而當學生形成“物理老師懂我”的心理以后再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也就別有一番風味了。
2.實施小組合作,促進互動體驗
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合作性就顯然尤為重要。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常設條件,為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提供可能。例如在進行“平面鏡成像”的物理實驗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進行實驗的操作,引導學生通過不斷的嘗試、不斷的觀察、不斷的記錄去發現像的位置、像的大小與物體的位置、物體大小之間的關系。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參與到各個小組之中,與他們一同思考、一同討論、一同判斷。
3.引導思維發散,動筆動手動腦
我們認為從生本理念入手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以更為自主地方式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使學生物理知識的梳理和復習更具有主動性。因此,我們建議在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復習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形式來完成,使學生能夠在動筆、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例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完《物態變化》時,還時常對“什么時候放熱””、“什么時候吸熱”有所混淆,盡管教師反復的強化和糾正也無法使學生正確記牢。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圍繞“物態變化”自主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使學生在動手、動筆、動腦的過程中逐漸明晰“熔化與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當學生逐漸形成這種物理學習的方法以后,在自主復習中,也能夠使思維導圖發揮作用,而教師的這一引導,實際上就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一條更加便捷的通道。
三、總結
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更有利于學生在物理課堂中收獲快樂、收獲知識、收獲能力。這篇文章提出深入了解學生,捕捉學習興趣;實施小組合作,促進互動體驗;引導思維發散,動筆動手動腦,希望這些從生本理念出發的物理課堂教學策略能夠為廣大教師帶來啟示,共同促進本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白雪.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活動單導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中),2015(01).
[2]許義林.探究初中物理教學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