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時期,也是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本文講述了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的意義和問題,重點闡述了構建方法,通過教師轉變教學思想、通過對生活中數學實例進行探索等手段,希望可以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
  
  一、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轉變,構建生活化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加強對數學問題的解答能力,并且在生活中也能利用數學知識解決難題,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小學數學教育長久發展。
  二、 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的意義
 ?。ㄒ唬?幫助學生轉換思維
  小學教育中核心素養以全面發展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促進個性發展,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底蘊等,在此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可以幫助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利用數學知識解答,有助于深入理解問題。思維的生活化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探究的興趣,轉變自身思維模式,全面認知和掌握數學知識,利用數學思維看世界。
  (二) 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小學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運用學生接觸過生活元素做引導,增強學生熟悉感,主動進行學習,深入的掌握數學知識。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和數學有關,需要學生通過生活,奠定數學基礎,分析問題過程中有獨特的數學思維,進行創新,令其更加準確的認識生活,在生活中尋求數學解題方法。
  三、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出現的問題
 ?。ㄒ唬?教師專業素養不高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依附課堂,有意識地進行引導,這對教師專業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但可以將教學內容和學生以往經驗結合,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但是現在很多教師相關數學能力有待提升,并且教學觀念傳統,對生活化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認知,實際教學中不能和生活實際結合,導致生活化課堂構建效率低,學生吸收知識能力弱。
 ?。ǘ?學生積極性不強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核心素養下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中要對學生更加重視,但是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以灌輸式課堂為主,只重視知識的灌輸,不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中,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只是按照教師要求進行,缺少獨立思考時間和空間,導致對知識理解力不強。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思想老化,不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片面重視學生文化成績,以考試結果判斷學生,違背了現在新課標改革的要求。
  四、 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方法
 ?。ㄒ唬?教師轉變思想
  核心素養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的效率,首先教師要轉變思想,改變教學中“一言堂”的現象,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感受到自身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找尋樂趣。其實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有充分的準備,如先掌握每名學生的特點,明確其學習情況和心理活動。有計劃的設置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幾乎都是從生活升華而來,教師利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提升其學習積極性,教師避免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解答,而是重視前提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只有學生自己思考總結出來的答案或者知識點,才能更加深刻的記憶。教師多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和數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樣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日常學習中教師多關心學生,和學生站在同等地位,用心去理解和溝通,像朋友一樣相處,得到學生信任,這樣學生才更愿意表達自己,向教師敞開心扉。教師還要多聆聽學生心中所想,尊重學生每一個想法,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課堂中學生回答錯誤答案,教師不要急于批評,而是明確學生思考思路,幫助糾正錯誤觀念,通過生活化教學加強學生自主分析能力。
 ?。ǘ?利用生活中數學實例進行探索
  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在生活中不斷探索和研究,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更好的解答生活問題,課堂中,盡量使用生活中數學實例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從生活而來。利用生活實例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離不開教師新穎的教學形式。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中《長方體表面積》教學時,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利用紙殼等要求學生制作長方體盒子,學生通過以往生活經驗做出盒子后,教師講解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學生掌握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盒子的測量和計算,最終算出盒子的表面積,因為每組中盒子的大小不同,答案也不統一,這時教師就要求每組挑選一名學生到講臺中將計算公式和數據寫到黑板上,小組互相檢查,教師在此過程中仔細觀察,對表現良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對計算錯誤的小組,先令其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獨立完成數據的更改,這種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中養成互相幫助和自主探究的好習慣。該方面的教學還可以利用生活中很多事物,如課桌表面積計算、課本表面積計算等,為學生提供常見的素材,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三) 利用生活實例探索數學規律
  數學這門學科有很強的規律性,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所體現,和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和生活的關系,利用自身學習形式,通過數學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對未知數學知識的探索,提升自身數學學習能力。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周率教學中,不直接告訴學生常用的圓周率數值是多少,而是要學生自己探究,利用皮尺測量圓形的周長和直徑,通過周長公式C=2πr,計算出π的值,經過學生的計算,得出圓周率值為3.14……,然后教師再講解圓周率的由來,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深刻記憶了圓周率的數值,另外通過教師介紹“祖沖之與圓周率”,開闊學生視野,加強學生對古代先賢的敬佩之情,增強學生對數學探索的熱情。
  五、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有重要作用,教師要充分將教學活動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利用多元化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踐解決數學知識,再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蘇玉青.農村小學小班額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9(1):49-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1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