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所謂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對課堂進行創新和改革,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出發點,以核心素養為支點,對小學數學模式的構建進行闡述,旨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課堂構建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和創造思維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和耐心的幫助,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培養其舉一反三的能力,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問題當中去,構建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式。本文一共分為三個板塊,首先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意義進行闡述;其次,對小學數學課堂模式的現狀以及局限性進行分析;最后,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展開討論。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及內涵
所謂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能夠正確的掌握數學知識,合理的運用數學理論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并且形成縝密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等。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新時期對教學的更高要求。具體而言,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縝密的數學思維以及系統的數學知識,也就是數學運算能力、數學空間想象能力、對數字的敏感度、數學推理能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素質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對傳統的數學理念和模式進行創新,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強化實踐課程,更好地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應用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模式的現狀及局限性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往往更加關注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卻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思維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在傳統的數學課堂當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模式較為單一,通常以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課堂缺乏主動性,導致學生機械的學習,無法真正的掌握和消化數學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另外,教師在教學當中通常是以教材為主,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研究,導致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受到局限。再有就是,課堂實踐性不足,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問題當中,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分析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
?。ㄒ唬┩诰蚺d趣點,激發學習欲望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發展階段,對于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產生興趣,但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性,導致他們對于一些抽象復雜的事物理解上較為吃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小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在將抽象的概念和知識具體化、明朗化,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拉近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不同物體,與數學教材中的圖形進行比對和分析,加深學生對于圖形的認識,比如說斗笠的平面像是一個三角形,紅領巾也是三角形,國旗是長方形,直尺也是長方形的,再或者利用七巧板或者積木中有很多圖形元素,教師利用這些實物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ǘ├脤嵺`課,提高動手能力
若想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需要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來進行引導。由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對于抽象而復雜的數學理論和概念理解上較為吃力,容易產生抵觸和恐懼的心理,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實踐的方式進行引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采用多媒體和數學教具等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為學生構建趣味性課堂,讓數學課堂更加具有實用性。
例如,在學習《圓》這一課時,學生對于課本中圓形的概念理解上比較吃力,在講解半徑、直徑和圓心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比較迷茫,教師可以借助簡單的工具進行引導,用一根繩子作為工具,一只手按住繩子的一端,繩子的另一端系上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并為學生詳細講解什么是圓心、直徑和半徑,通過耐心的引導,學生逐漸明白“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這一概念。
?。ㄈ┮勒找幝尚裕囵B獨立思考
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也屬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范疇,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根據數學知識的規律和特點引導學生,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質疑,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利用案例分析、情景創設、問題引導以及小組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這一課時,之前教師已經為學生仔細講解了關于圓的概念,學生一本掌握了圓的相關知識,為了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堂“實踐課”,為學生裝備一些工具:呼啦圈、籃球、跳繩、木棍等,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這些工具畫出不同的圓形,有的學生選擇籃球在沙地上撞擊,沙地上會出現一個小小的圓形,有的學生用呼啦圈畫出一個圓形,有的學生利用跳繩畫出一個大大的圓形,有的學生排成一排,一端的學生作為“圓點”另外幾名學生作為半徑,共同用腳畫出一個圓形……學生們在這次實踐課中通過動手操作,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圓的概念,對圓形產生的新的認識,培養了獨立的思考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的引導和啟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利用游戲、實踐等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當中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宋小明.基于核心素養背景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分析[J].內蒙古教育,2019(06):59-60.
[2] 潘秋英.數學之美: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2019,8(08):34-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0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