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解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階段發展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最關鍵的是通過閱讀大量相關聯的文章,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知識水平的較快提高,而且有利于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素材尷尬,將閱讀快速化為寫作。本文首先探究了高中階段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然后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群文閱讀與以往的單篇閱讀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種閱讀模式整合了單篇閱讀與整體閱讀模式的優點,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還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的閱讀過程獲得大量的知識,有利于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知識與學習方法的構建,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1.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秉承這一理念。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群文教學。學生閱讀這些文本后,利用教師所教的閱讀方法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在深入比較理解這些文本的內容之后,學生會發現這些文本內容之間的共同點以及聯系。因此通過群文閱讀訓練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更多語文閱讀方法,豐富人文社科知識,還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文本和理解文本的思想主旨,這種訓練方式有利于擴大學生的思維張力,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觀察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開展群文教學對教師自身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進行群文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閱讀教學能力,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迅速找到不同文本之間的具體聯系,以便于發揮群文教學的真正作用。除此之外,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還需要教師有深厚的文學素養,以便于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選擇適合進行群文教學的素材。因此通過群文教學的實踐,語文教師組織教育教學能力以及專業能力能夠得到飛速提升,利于教師迅速成長為專家型教師,有利于教師職業理想的實現。
2.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2.1充分利用教材
群文教學要利用不同文本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知識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進行群文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圍繞文章主題精選文本。教師可以充分開發教材資源,研究教材文本之間的共性,根據教學目標組合不同文本進行聯合教學,使得高中語文教學速率與質量同步提升。比如在執教《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可以將其與《江南的冬景》結合起來,進行群文教學。《荷塘月色》中朱自清通過描寫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賞。在《江南的冬景》中郁達夫通過描寫江南冬天的不同美景圖展現了江南冬季的特征,體現了他對江南冬景的鐘愛之情。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散文,通過對比學習能夠讓學生對寫景散文的表達方法、寫作角度等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同類型文章的理解能力。高中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利用群文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與寫作水平。
2.2整合課外資源
群文閱讀教學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外閱讀資源,實現閱讀教學材料的有機整合,幫助學生在實際演練中提升群文閱讀能力。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過程中必須明白,群文教學的內容的擴展是有一定規律的,在進行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的整合過程必須要形成系統的文本體系,以便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某一主題形成深刻理解、或者深刻掌握某位作者的寫作特色。比如在教完《祝?!愤@篇文章后,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把握魯迅文章的寫作特色,教師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其他的文章,比如《狂人日記》《拿來主義》等,通過研究這類文章,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詢問學生魯迅文章有何寫作特點?主要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使得文章具有這種特色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感受到魯迅對封建社會的抨擊以及獨有的諷刺寫作風格。在教完《逍遙游》后組織學生閱讀鮑鵬山的《人在江湖》《永遠的鄉愁》(選自《風流去》)、陳所巨的《莊子的草帽》、葉春雷的《莊子的翅膀》、朱以撒的《莊子,會飛翔的人》,進一步體會莊子的精神世界和在當前社會中缺失的人格魅力。
在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不僅要在課堂上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法使得學生提高閱讀水平,也要讓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使得他們在大量閱讀過程中全面掌握剖析文章結構與寫作目的的方法。
2.3豐富群文閱讀教學形式
語文閱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也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得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獲得良好的心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對群文閱讀的興趣。比如將群文閱讀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春節、清明、中秋、重陽、國慶前夕組織專題的群文閱讀活動。如開展對《望月懷遠》《十五夜望月》《子夜吳歌·秋歌》《月夜》等古典詩詞的品讀,體會“月”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作用;開展對《紅日》《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文學篇目的賞析,感受革命先鋒不怕犧牲,熱愛祖國的精神品質。也可以將群文閱讀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利用寒暑假布置閱讀任務,寫摘抄感悟,制作閱讀海報、PPT,撰寫閱讀小論文,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將讀寫結合。比如寫作“距離”話題,為了闡釋“我”與家園、故園之間的深刻關系時印發了曹文軒的《遠方》、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雅—伊瓦什凱維奇的《肖邦故園》、安德魯·懷斯的油畫《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等材料輔助理解。這樣的群文閱讀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激發其愛國熱情,促進其提升能力的同時還促進思想進步。教師群文閱讀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師生之間合作。教師要豐富群文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起到引領指導作用,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2.4巧妙設疑引發學生思考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意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設立疑問使得學生產生對閱讀文本的興趣,學生只有了解閱讀目的后,才能快速發現達到目的的途徑。除此之外也要積極觀察學生的狀態,當大部分學生都理解困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暗示。比如在聯合《燭之武退秦師》以及《荊軻刺秦王》進行群文教學時,引導學生發現這兩篇文章之間的共同之處:一都是文言文,二都講了深入敵軍陣營的故事。同樣經歷了一番風險,但燭之武成功擊退秦師,荊軻卻最終死于非命,造成二者不同宿命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就給兩篇文章之間建立了聯系,教師就可以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在閱讀過程進行對比研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文章。教師在設置疑問時也要注意技巧,不要設置那種一眼就能發現答案的問題,設計的疑問最好具有綜合性以及豐富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文章全面聯合,幫助他們在對比分析中完成文章主題歸納、內容解讀、人物評鑒。
3.結束語
高中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促進知識的升華。還能夠讓語文教師在實踐過程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因此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和教師都有益處。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課外資源,豐富教學形式,設立高質量的疑難問題,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核心素養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峰.合理規劃群文閱讀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J].文學教育(下),2019(09):102-103
[2]譚麗婭.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164
[3]馮尚財.摭談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群文閱讀教學模式[J].甘肅教育,2019(13):98
[4]齊文.“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
(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0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5120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