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成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施晶晶

   [摘 要] 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通過對《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性命運的描述,控訴了資產階級社會中法律、道德和宗教的殘暴與虛偽,揭示了當時社會中存在的許許多多悲劇。本文意在通過社會、命運、性格三方面探析造成女主人公苔絲悲劇命運的原因。
   [關鍵詞] 托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絲 悲劇 成因
  
  哈代與《德伯家的苔絲》
   維多利亞時代后期的英國文壇異彩紛呈,承上啟下。其中最杰出、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理推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 他影響最大的可能要屬《德伯家的苔絲》了。該小說講述了美麗、善良、淳樸的農家姑娘苔絲因母親的異想天開,為了擺脫貧困境域而被迫到貴族亞雷?德伯家攀親。誰料卻被亞雷奸污并致懷孕。苔絲毅然離開德伯家,生下一子,不久夭折。她隨后到一家牛奶場做女工,遇到了安璣?克萊,并與之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向安璣坦白過去時,并不純潔的安璣卻因此責備苔絲,拋下萬分痛苦的苔絲離家出走。由于生活所迫,苔絲被迫再一次淪為亞雷的情婦。在外遭遇挫折的安璣經過反省自責,意識到錯怪了苔絲便回到英國找她。處于絕望中的苔絲憤然殺死亞雷,與安璣逃走,一同度過了短暫但幸福的幾天。最后,苔絲被處以絞刑。哈代通過描寫苔絲失貞后的悲慘遭遇,全面探究造成女主人公悲劇的原因?!皼]有男人和婦女讀了《德伯家的苔絲》之后而不掬下同情的眼淚,也沒有人讀了它以后而不具有寬大的胸懷和慈悲的精神”。[1]在世界文學女性形象作品中,苔絲無疑是一位光彩奪目的藝術典型。
   苔絲悲劇命運的成因
   1.社會悲劇。在《德伯家的苔絲》這部書里,作者選了一個樸素的鄉下姑娘――女雇農苔絲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她是美的象征和愛的化身,代表了淳樸勞動婦女的一切優秀品質。然而因為家庭的貧困、父母的虛榮和自暴自棄使尚未成年的苔絲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這一切逼迫苔絲犧牲自己的尊嚴去認親卻失身于人,最后又無奈地成為別人的情婦。貧窮迫使苔絲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農場里干著超體力的繁重勞動。一個人承擔往機器里傳遞麥捆的工作,簡直就是和機器在競賽。皮膚被劃破流血,甚至有時暈倒在地,但也得不到憐憫,她受到農業資本家殘酷的剝削。苔絲的貧窮是因為她賴以生存的土地被資本主義占領,她無法在宗法社會的經濟基礎上生存下去。她所代表的農民階級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已由原先的自耕農演變為幫工,成為受人剝削的無產者。那種自給自足的獨立的生產關系已不復存在。在這種所謂的“資本主義文明”背后,農民特別是婦女和兒童已淪落為機械化生產的奴隸。饑餓、貧困乃至死亡大量出現,人間悲劇不斷發生。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人們不得不承認苔絲的毀滅是她所代表的農民階級的毀滅,苔絲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社會悲劇。
   在苔絲的悲劇中,亞雷?德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亞雷代表著資產階級社會的權力、財富和罪惡。他強行奸污了苔絲,使她由一個“純潔的女人”變成一個“不純潔的女人”。他對苔絲的摧殘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對宗法社會的一種侵蝕。哈代說過:“她是想殺死那個社會環境”,[2]但是這種環境無法被消滅,相反,她倒成了社會的犧牲品。她的悲劇顯然是一幕社會悲劇。
   2.命運悲劇。苔絲的命運悲劇與作者哈代的命運觀密切相關。哈代認為,宇宙間存在一種冷漠、無情、不知善惡的“無意識推動力”或“內在意識”,它主宰大自然,統治人的命運,其表現形式為巧合和偶然事件等,并通過這種形式決定人的命運。在《德伯家的苔絲》中,主人公苔絲常在接近幸福的時刻,突然由命運或宇宙意志支配著,偶然的不幸就降臨在面前。哈代用一系列的巧合和暗示,來說明苔絲悲劇性的命運是早安排好的,無法避免的。
   苔絲生于有姊妹7人的窮苦人家。作為長女,苔絲代替醉酒的父親駕馬車送貨,卻偏偏不幸地使家中唯一的勞力――拉車老馬――被郵車撞死。老馬被撞死看似是偶然,但事實上卻暗示了一個必然的結果。失去了勞動力的苔絲一家,頓時陷入了困境。在父母的“慫恿”下,本身自責的苔絲來到了以為是本家的德伯家認親,在這里遭到了亞雷的奸污。苔絲命運的悲劇由此開始。在與安璣舉行婚禮的前夕,不愿欺騙安璣的苔絲決定用寫信的方式向他講述自己的過去。冥冥之中,苔絲的命運就像是宿命早就安排好的一樣。仿佛在苔絲人生命運的每一個時期,都因為偶然、巧合等因素,由命運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劇的結局。哈代為苔絲設計的命運,正是哈代命運觀的折射。
   3.性格悲劇。苔絲悲劇的成因不僅有客觀的,而且還有主觀的、內在的。在社會悲劇的總前提下,在哈代自身命運觀的安排下,苔絲的悲劇同時又是性格悲劇,是人性格內部的自我矛盾、自我沖突。苔絲是勇敢的,她勇于大膽地反抗傳統道德,追求幸福。面對亞雷的凌辱,她表現出超越時代的反抗性。失身于亞雷之后,苔絲斷然拒絕誘惑和挽留,毅然回到貧困的家中。當亞雷以傳教者、救贖主的身份出現在苔絲面前時,她直率地揭露他的虛偽。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聲討的時候,苔絲雖明白自己是暴力的受害者,是無辜的,但可悲的是她同樣用這一道德標準來衡量自己,認為自己是“有罪”的。苔絲按照傳統的貞操觀來衡量自己清白與否,因此根據陳腐無聊的習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體和聲音。與安璣的相戀使她感到幸福,可在體驗幸福的同時,苔絲用一堆使自己無故害怕的道德精靈恐嚇自己。苔絲總是把自己看作是罪惡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領地。這種靈魂罪惡感使她負疚、自責。即便被安璣無情地拋棄,苔絲也始終認為是自己的罪過所致。苔絲因無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枷鎖,默默地忍受命運的擺布。
   苔絲性格內部的自我沖突從更深層次上表現了傳統道德對苔絲人性的迫害、心靈的扭曲,致使苔絲的悲劇更具震撼力。不難理解,苔絲性格中真善美特質的毀滅,是社會扼殺的結果。但悲劇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內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說,苔絲的悲劇又屬于性格悲劇,由自身性格軟弱的一面所導致。
  結 語
   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因素,又與作者的命運觀以及作品角色的性格息息相關。但歸根結底,這都是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著直接的聯系,是當時社會的種種反映。苔絲的生命是短暫的,而這短暫的生命卻給人留下許多感慨。正如蘇聯文學批評家阿尼克斯特所說:“苔絲招致毀滅的真正原因是屬于現實的性質,女主人公的貧苦和無依無靠,社會上盛行的社會風習――這些情況都決定了這個女子的悲慘命運?!?
  參考文獻:
   [1]Carl J. Weber, Hardy of Wessex: His Life and Literary Care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0.
   [2]Florence.E.Hardy, The Life of Thomas Hardy, p.289.
   [3]陳壽宇編選.哈代創作論集[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西安文理學院 陜西西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608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