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照片上的記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黃賁
奶奶有三個兒子,父親最小,以前也是最“沒出息”的。大伯在東北打工,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二伯是“包工頭”,年年收入也不少。只有父親還在外地做著普通的木匠活兒,一年就掙那么點工資。農村人愛以掙錢的多少來評論別人,所以父親很被人瞧不起。
大伯、二伯家年年去狼山拜佛,回來時總有一大堆照片,惹得別人眼紅。童年時的我又愛看稀奇,自家很窮,沒有。所以經常去伯伯家。而伯伯家的人卻在母親不在我身邊時,笑話我,說我穿得臟啦,瘦成皮包骨啦,拍不起照片啦等等,有時把我畫成大花臉,讓母親洗上老半天。剛開始卻只知是鬧著玩,后來還是被母親發現了。母親是有骨氣的,她咽了半天淚水,最終沒有流下一滴來。
從此,母親不讓我去他們家玩,但什么原因,對于我一個乳氣未脫的孩子是說不清的,我稚嫩的腦子還無法理清這團亂線。
然而,童稚的我是按捺不住好奇心,又會偷偷溜出去。母親無可奈何,望著一貧如洗的家,兒子瘦瘦的黃黃的臉,留下了酸酸的淚。她最終忍痛割愛般卻又十分堅定地說明年無論多窮多苦也要去一回狼山,拍一張照片。我望著母親,也想哭,但卻不知為什么……
春節很快過去了。母親小心翼翼地拿著母子倆喝了半年“糝兒粥”而省下來的錢,拉著我登上了去狼山的車。
車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我興奮不已,在一個從未見過大山的農家孩子眼里,狼山是那么的氣勢橫溢。我蹦跳著拉著年輕的飽受滄桑的母親一口氣爬上了山頂。山頂煙霧繚繞,古剎的飛檐屋宇隱映于濃陰翠綠之中,游人很多,大都虔誠地跪拜在羅漢金剛座前祈佑求福,然后拍照留念。母親拉著我一一跪拜了十八羅漢、四大金剛、觀音娘娘等眾多菩薩,母親很虔誠,口里不時念念有詞,我發現,此時母親緊鎖的眉頭是那么的舒坦。拜完佛,母親就急切地想完成她的心愿,找到一個照相的,談妥價錢,母親便把我放在花壇邊上,她站在我身旁,扶著我,笑著,留下了一個永恒的一瞬。
當然,父親現在“有出息”了,乘著改革的春風,開了木器加工廠,家里生活水平也不比伯伯家差了。此時當我再次翻開那張照片時,我會問自己,母親那笑臉的后面是什么?是苦,是澀,是酸,還是別的什么……
[點評]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語言樸實、自然,而這種樸實、自然地特點是以真情為支撐的。小作者就是在這種包含真情的敘述中以照片為引子追憶往事,展現母親堅強的形象。文末作者的反問也能留給我們太多的思索。
(指導教師袁愛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16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