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家”作文實戰演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邵金喜 劉玉春
小引
家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家是溫馨的愛巢,家是成功道路上最重要的驛站。無論誰,談起家,都會有說不完的話題;無論浪跡何方,總會有割舍不下的深深牽掛。
你可曾感到提起筆來寫一寫家時,眼前一片迷茫:日子周而復始,寫哪一天?事件數不勝數,寫哪一件?得到的關愛很多,哪一段是作文素材?那就用愛心去品一品在家的日子吧――把視野收束得緊一些,看看生活中的瑣屑細節;把你的情釀得濃一些,去體味愛的真諦。
例文一
一碗湯面
□鐘祥五中張 玲
每天早晨,我都要面對一碗湯面。
為節省開支,媽媽讓我在家吃早餐。早餐總是一碗湯面,很清淡。我吃面的時候,媽媽便靜靜地坐在一邊看著我,臉上現出極欣慰極滿足的微笑。
日子久了,看著同學在學校買各式各樣的早點,我心底不禁涌出羨慕之情。
一天清晨,我獨自走在上學的路上?!皼]吃早飯吧?”好友葉新熱情地走過來,將手中的早點掰下一半,遞了過來,“吃吧!”
“不是的……我已經……”我窘起來。走進教室,同桌望著我手中的早點,吃驚地用她那濃濃的鄉音問:“咦,哪兒來的麥當勞?今天吃大餐啦!”
“啊,路上……買的……”我被突如其來的新名詞――“麥當勞”弄得不知所措,只好敷衍著。不錯,在我看來半塊“麥當勞”的確是一頓“大餐”。
終于有一天,望著媽媽端給我的湯面,我禁不住喃喃地說:“我不吃面條,我要和同學們一樣在學校吃早餐!”媽媽愣了,雙手揉捏著衣角,不知所措。
這天,我真的沒吃早餐。支撐了兩節課,饑餓和著莫名的失落感開始撕扯我的心,我想起了媽媽做的湯面,那清淡的湯面,微微冒著熱氣,吃到最后總有一個雞蛋……
“張玲,”同桌遞給我一個紙包,“你媽送來的?!?
打開疊得方方正正的紙包,一張伍元的鈔票滑到桌上,還有一張字條:“玲兒,以后就在學校吃早餐吧?!蔽屹I來“麥當勞”,嚼在嘴里,卻覺得干巴巴的,沒有媽媽的湯面香。
第二天,我早早起來,怯怯地走到媽媽面前:“媽媽,我還是想吃面條?!眿寢屧尞惖赝?,開心地笑了:“媽……媽媽這就做!”……我津津有味地吃著湯面,媽媽仍在一旁微笑地看著我。
簡評
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東西很多,惟有真愛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母親天天都要做一碗湯面,只有在你用心吃過后,才能從“清淡”中品出真愛來。
例文二
一把生銹的鑰匙
□邵金喜
近日清理抽屜,發現一把略有銹跡的鑰匙。算一算,已10多年未曾使用過它。
上小學的第一天,媽媽把一條串著這把鑰匙的藍絲帶套在我的脖子上,撫摸著我的頭說:“咱們的喜兒長大了,夠得著門鎖了!”我摸摸胸前的鑰匙,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此后,這把鑰匙成為我最為珍愛的佩飾。清晨起床我會滿床翻騰,找出它套在脖子上;放學回家,即使有父母相伴,我也搶著用它打開家門。
中學畢業,要離家上學,媽媽正在幫我整理物品,見我欲取下鑰匙,忙說:“掛著它出門,有家的孩子沒人欺?!蔽冶惆阉нM懷里。真的,遠在他鄉,戴著它,我便感到自己是“有家的孩子”,不僅“沒人欺”,夜半脫衣上床,握著它,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淌進夢里。
而今,我已參加工作,娶妻生子,遠離父母,平常不怎么回家。有了新家的鑰匙,大門小門,用一個小環串著,掛在皮帶上。漸漸的那把鑰匙被我淡忘在某個角落里了。
去年年關回家,冒著雪走到家門口,見家門鎖著,我才想起忘了帶鑰匙。妻兒在一旁凍得呵手跺腳,我連忙屋前屋后找爸爸媽媽。菜地里,兩位老人身披一身雪,正在干活兒。我無聲無息地走過去,見爸爸揭開一口破鍋,媽媽用腳探著下到紅薯窖底,一個一個往上遞紅薯。我知道媽媽知道我從小愛吃紅薯,這是特意為我取的。爸爸先看見了我,高興地沖窖內的媽媽說:“兒子回來了!”媽媽忙伸出頭來看看我:“威兒呢?”“在門口等著呢!”“你的鑰匙,忘帶了?”媽媽臉上的詫異與失望是自然的,因為我從小就不忘帶家門鑰匙。裝滿了一籃子紅薯,我伸手把剛能探出兩支胳膊的媽媽抱上來,那一刻一股愛的暖流瞬間傳遍我的全身――從小到大,我享受過父母多少次呵護的摟抱,而抱起媽媽,在我卻是第一次。
拿著媽媽給我的鑰匙,我打開家門,妻嗔怪我開門太遲,她哪里會知道,我忘帶鑰匙的遺憾。
人長大了,忙于自己的生活,疏于關心父母。回首往事,其實“沒時間”只是幼稚的借口,“太忙”只是自欺的托辭。
鑰匙是銹了,父母牽掛子女的心卻未銹,子女關愛父母的心是不是生銹了呢?
簡評
父母對子女的掛念隱含于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僅僅一把鑰匙,媽媽把它套在“我”的脖子上時是多么鄭重;一句“掛著它出門,有家的孩子沒人欺”,樸實無華,愛的祝愿溢于言表;母親對兒子忘帶鑰匙的“詫異與失望”,不也是愛的抱怨嗎?有了小家后,老家的鑰匙就生銹了,作者宕開一筆,一句“子女關愛父母的心是不是生銹了呢”,問得深沉。如果你也經常這樣問自己,就標志著父母的愛已在你的心中扎下了根,把你的感覺寫下來,也許不會比此文遜色。
底蘊揭示
父母為我們所做的看似平常而瑣細的事中,無不蘊含著濃濃的親情,哪怕僅僅是一次送傘,一次沖奶粉,一次系鞋帶,一次扎發辮……當我們讀懂長輩眼角的皺紋、兩鬢的白發、皴裂的雙手、佝僂的身軀時,“飯菜多吃點兒”、“衣服多穿點兒”、“晚上睡早點兒”、“走路小心點兒”的絮叨便不再讓我們覺得厭煩,而覺得親切;我們成功他們喜悅、我們遠行他們牽掛、我們做點兒家務他們便備感欣慰……
只要用心靈去體味父母的關愛,便不會為家庭生活的平凡而抱怨沒有作文素材,從而寫出令人感動的作文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819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