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謝志方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不斷的改革和發展,目前高校的學生管理面臨著各種新思潮的影響,不斷應對各種新的形式、新的問題,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是當務之急,也是高校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F從人本理念內涵入手,結合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問題,剖析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貫徹人本理念,構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以人為本的新思路,加快推進高校學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促進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人本理念;高校學生管理;運用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保證,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綜合水平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高校改革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學分制、構建二級學院等教學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廣,學生的思想觀念日益復雜,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觀念、管理方式和管理體制已很難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一些嚴峻問題,例如,社會、家庭環境和教育改革以及高校后勤社會化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高校現有資源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積極探索適應時代要求的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人本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高校學生工作也應該以科學的發展觀作指導。人性化管理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在要求,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落實到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學生為本”,就是著眼于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從學生需要出發,變管理學生為服務學生,通過轉變角色,來應對學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人本理念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高等教育的終極目標顯然也是人的全面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直接做人的工作,它擔負著學生成人成才的培養重任。學生管理工作要真正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實現自己的崇高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主體意識。人本理念是管理思想的最高層次。堅持人本理念,就是強調在管理中必須把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當作管理的最高目標,把人的長遠發展和長期生存當作管理的根本所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有很多具體目標,但是這些具體目標都必須圍繞一個根本目標,朝向一個價值中心,即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個方向努力。如果脫離人的全面發展這個根本目標,我們的一切管理工作最終都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依靠一整套規章制度來實施的,規章制度一旦制訂就具有原則性,誰違反了誰就會受到處罰。從現有的高校管理制度體系來看,其合理性還有供討論的空間。學生管理工作要以人為本,就必須在制度設計初始貫徹人性化理念,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完善的學生工作制度。要增強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改革原管理模式,建立起適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順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生管理新體制。高校學生規章制度設計要體現人性化思想,必須充分吸收管理客體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還可以采取類似聽證的辦法,擴大制度設計的參與面。在執行過程中如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應及時修訂。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手段和方式要充分體現人性化。創新高校學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轉變學生管理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變管理為服務。首先,要樹立服務意識,傳統的大學辦學理念強調的是對大學生進行嚴格規范的管理,學校各部門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導致學生情緒上的對立。因此,要改變過去把學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學生”的錯誤認識,變管理為“服務”。學生管理部門要培養“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一切為學生利益著想,了解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其次,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根據“依法治校、科學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確地告訴學生,他們在學校里享有什么樣的權利,在充分享有權利的同時不能忽視應盡的義務;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合法權益要予以維護,針對學生的決定,要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準確、處分恰當,學生對學校的處理享有陳述、申辯和申訴權,學校要有明確的程序并予以確保。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在以人為本的管理條件下達到目標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責任,更多的要求學生自我管理,否則就不能算作自我管理。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老師也更加注意自我管理,特別是對待學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命令、指揮,而應該是建議和引導。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要求,學校努力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為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制訂相關的規章制度,任何的自我管理都是在一定的制度監控之下才能真正的實現;樹立榜樣作用,表揚先進,督促后進。創造良好的環境才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會自我管理。
   人本理念運用在高校學生管理上要求組織的發展不能脫離個人的發展,也就是說學生的發展不能脫離整個組織――班級、年級的發展,不能單方面的要求學生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價值理念等來適應集體,而是要求集體的發展來適應學生個性發展而產生的價值理念、行為模式,在全體同學的一致性上面再做發展的考慮。個人與組織的共同成長準則的最終目標,實質是在學生的個性化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人為本管理的組織。
   人本理念運用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人本管理的方式與學生管理的結合,轉變對于管理的理解和自身觀念的轉變。此處我們說得對人的管理指如何幫助或者引導組織中的人成為能夠自我管理的人,從而實施真正的人本管理。每個人的思想、心理行為都是三位一體,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任何一個人的活動都是交互作用的結果。要想形成學生自身管理觀念,就必須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在自身管理意識的控制之下。因此,必須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養成自我管理的觀念。首先塑造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思辨能力。而教育則是塑造學生“三觀”的最好途徑,尤其是當他們的思想處于空白的時候,強制性的和灌輸性的教育對形成正確的“三觀”具有很大的好處。所以,高校學生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須從學生一入學就開始培養正確的觀念。其次,加強對于學生的思想、行為的引導,一個有著健康心態的人才可能達到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人也一定需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因此,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引導。
   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學生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引導學生追求當代理想的人格,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這種“四有”新人的理想人格,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對于培養青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既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教育終極目的的必然選擇。所以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管理方式也要轉到“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上來,做好服務,做好監督,積極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傊?,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于新時代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鐘偉紅.教師管理的人本觀念.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1).
   [2]北京師范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正確理解以人為本[J].求是,2004(10).
   [3]張藝.人本主義心理學與教育改革[J].河南社會科學,2003(5).
   (作者單位 湖北省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湖北孝感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251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