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范院校提升師范生就業能力的途徑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辛 峰 孫 凡 曲洪剛
師范類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受學校、社會、個人共同影響,但師范類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高低最終取決于學校的培養環節。師范類高校需要一切以學生為本,堅持市場導向,加強就業指導,不斷推動畢業生就業工作。從學校自身來講,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師范生的就業能力。
1 提高師范生專業素質
一是根據市場需求,讓用人單位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調整師范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師范院校作為培養基礎教育教師的搖籃,師范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所設置的課程主要與基礎教育接軌,因此,來自基礎教育一線的反饋意見有利于師范生的成長。例如邀請部分重點中學校長參與師范院校的師范專業評估動員大會,請中學校長參加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推進高師院校師范類專業建設。
二是改革教育實踐,將教育實踐與畢業生就業有機結合,以實習推動就業。師范院校本科生教育實踐通常由教務部門統一安排到固定的實習單位,且實習單位連續多年不變。這種教育實踐的效果不太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實習時間不足,實習流于形式,缺少教學法導師的指導,評價機制不健全等。
三是以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為契機,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實現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提高師范生的培養質量。近幾年,部分師范院校(如陜西師范大學)實習本科生導師制或者本科生雙導師制,導師向學生介紹學校發展的新動態,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授課技巧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教與學的問題及時予以解答。師范生在導師的指導下了解基礎教育改革動態,提高從教能力,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
2 加強師范生教師職業素養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迫切需要師范學校為其培養教學基本技能強、綜合素質高、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師范生。筆者認為,師范院校應該根據基礎教育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師范生職業技能。
首先,加強師范生基本素質培養。師范生基本素質包括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實施教學的能力、普通話水平、三筆字功底、說課能力、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儲備等。過硬的基本功。是師范生適應未來教育發展和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其次,改革教學法課程授課方式,加強教學法課程的師資,使教學法課程與市場實際緊密聯系。再次,注重師范生綜合知識的傳授和學習。隨著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社會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積累。因此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本專業的知識,同時要傳授給學生相關專業的知識,將各個專業知識交叉處理,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同時學生應該廣泛獵取知識,不拘泥于某一學科,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
3 完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
師范院校從學生入學之時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引導和鼓勵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加強畢業生對于就業問題的關注和投入程度,有利于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
第一,加強師范生的擇業指導。大學生擇業指導應當適應國家教育發展的要求,更多地采用貼近教育需求的指導方式。學校要幫助學生認清教師工作的職業特點,幫助學生認清畢業時的就業形勢,將就業壓力轉化成整個大學階段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發現、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專長,結合師范專業特點,確定符合個人成才與發展目標的學習計劃和努力方向。
第二,開展師范生擇業技能培訓。畢業生作為初次就業者,常常由于心理上的膽怯和準備不充分而受阻,面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學校應該開展師范生擇業技能的培訓。在教學實踐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①模擬招聘會現場:②實際演練法;③個別指導法。這種有針對性的指導能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提高面試成功率,彌補丁就業指導課的某些不足。
第三,進行普遍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就業指導服務,特別是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的指導與服務工作。學校的各個院系應該根據專業的特點和社會需求開展就業動員大會,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職業咨詢服務,及時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把握學生的就業心理,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就業困惑進行指導。尤其針對一些不自信或者綜合素質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不足,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和就業技巧,以積極的心態參與求職的競爭。
4 不斷提高培養層次,造就一批高素質、高學歷的未來教師
基礎教育對教師的科研能力、學歷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一定比例的碩士、博士充實到中學教師崗位,對師范專業畢業生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師范生應抓住機遇,不斷提升學歷層次,適應未來教師崗位需要。如,陜西師范大學培養的“4+2”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研究生,因專業技能扎實,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豐富,培養計劃針對性強,學歷層次高等普遍收到各地重點中學的歡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50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