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邊塞詩魂永不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華
自古邊疆多戰事,壯士慷慨出玉關,連年的戰火鑄就了不可磨滅的邊塞詩魂。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但邊塞詩不是唐代僅有的,后代也有傳承,廣義地說,與邊塞戍邊生活有關的詩歌就可以視作邊塞詩。那么,邊塞詩人通過描寫邊塞生活傳達出哪幾類情感呢?
一、勇敢豪邁、一往無前、衛國殺敵、建功立業的豪情
這類邊塞詩歌表現的是戍邊戰士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英勇氣概,表達他們保家衛國、渴望建功立業的壯志豪情。即使是艱苦戰斗,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例如陳羽的《從軍行》:“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焙L勁吹、凍泥裂開,梧桐葉光、枝梢折斷的景象,表現了極為惡劣嚴酷的自然環境,襯托從軍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風雪中紅旗“直上”的動態描寫,使畫面生機勃然,展現了從軍將士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除此之外,“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等膾炙人口的邊塞詩句都是這類思想感情的代表。
二、久戍邊地、思鄉念親的悲情
這類邊塞詩歌描寫的是出征在外將士的戍邊之苦,表達他們無法返鄉的哀怨,表現出戰士深深的思鄉之情。例如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在蒼茫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懊坊ê翁幝洹笔菍ⅰ懊坊洹比植鹩?,嵌入“何處”二字,何處吹奏《梅花落》?詩的三四句與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意近,是說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構成梅花開滿關山的虛景,呼應雪凈月明的實景,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境界尤為動人。除此之外,“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等句子也傳達出相似的情感。
三、對戰爭的厭惡,對百姓和戍邊將士的同情
這類邊塞詩歌表現詩人反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的觀點對連年戰事的厭惡之情,表達詩人同情百姓、憂國憂民的情懷。例如張喬的《河湟舊卒》:“少年隨將討河蝗,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通篇詩字里行間,尤其是“獨吹邊曲向殘陽”的圖景中,流露出一種深沉的哀傷。“殘陽”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一個“獨”字又交代了這個老人目前處境,暗示出他從軍后家園所發生的重大變故,使得他垂老無家。此人畢竟是生還了,而更多的邊兵有著更加悲慘的命運,他們暴骨沙場,是永遠回不到家園了。“十萬漢軍零落盡”,就從側面落筆,反映了唐代人民為戰爭付出的慘重代價。詩通過個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個動亂時代的影子。此外,高適的“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杜甫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柳中庸的“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等詩句和詩作都是這類思想感情的代表。
四、對邊疆和平的向往,對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
這類邊塞詩歌往往表現詩人對良將及早出現的渴望之情,對邊疆和平的向往之情,以及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盡管仍然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更多一些凄厲,多一些惆悵。如陸游的《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鄙掀瑢懙氖菈艟场R婚_篇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關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中間突出一句點明這是夢游所在,然后才又進一步引出聯想――夢中的聯想;這樣的關河,必然是雁門、青海一帶了。那作者為何有這樣的“夢游”呢?只因王師還未北定中原,收復故土。這壓著作者的心病,遲遲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中,給人以非恢復河山不可的激勵,從而過渡到下片。下片寫夢醒后的感想。一燈熒熒,斜月在窗,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變得悲涼,而冷落的環境,又反襯出作者報國雄心的火焰卻在熊熊燃燒。自許封侯萬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執著。如此愛國熱情,是多么偉大?!坝姓l知”三字,表現了作者對朝廷排斥愛國者的行徑的憤怒譴責。此外,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都是此類思想感情的代表。
邊塞詩詞風格多樣、感情豐富充沛,讀起來或令人熱血沸騰,或使人愁腸寸斷,但總體來講主要有以上四類情感,希望考生能夠清晰地把握這四類情感,遇到邊塞詩不妨對號入座,解決理解詩歌、快速把握詩歌和準確答題的問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61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