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紹華

  摘 要: 基于三年制師專與四年制本科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起點的不同,本文從三年制師專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通過突出英漢翻譯教學的獨特性,來闡述在開展針對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
  關鍵詞: 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 英漢翻譯教學 教學方法
  
  一、引言
  
  眾所周知,高校擴招給各級各類高等學校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但與此同時,生源的綜合素質卻給高校的學科教學帶來了新的問題。筆者基于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與四年制本科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起點的不同,從三年制師專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通過突出英漢翻譯教學的綜合性,來闡述在開展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
  
  二、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大多數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學基本上都是按照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四年制本科)來指導的,然而,對于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高年級來說,該大綱的針對性根本不強,體現不了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學科基礎不及本科生的牢固,即學生英語水平不過關、語法概念不清、用詞不準確;其次,英漢翻譯教學的基本模式沒有改變,即依舊是課堂上學生練習,教師講評。不可否認,這種模式是相當必要的和有效的。但是隨著翻譯理論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應該給教學帶來的益處和便利還沒有或很少體現出來;再者,英漢翻譯教學常會走入三個誤區,即講多練少,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持久,以及翻譯材料與實際脫節。因此,筆者就上述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并進行探析。
  
  三、教學方法探析
  
 ?。ㄒ唬┖葑W生的英漢語言功底,注重英漢文化對比。
  談到教學原則,2000版《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指出:“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注重各項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突出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必須貫穿于3或4年教學的全過程。在注意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全面發展的同時,更應該突出說、寫、譯能力的培養。”由此可以看出翻譯教學在整個英語專業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的學生由于起點與四年制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學生不同,達不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要求。這更加需要加強學生的英漢語言功底及英漢文化素養。而英漢翻譯教學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更為重要。英漢翻譯是英漢轉換的過程,學生在其它課上獲得的語言知識,可以通過英漢翻譯的訓練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語言應用能力?;谌曛茙煂S⒄Z專業學生的這一情況,筆者認為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英漢翻譯教學應該更加注重英漢語言基本功及英漢文化差異。
  1.加強英漢語言基本功訓練
  加強英漢語言基本功,應以單句的翻譯為主要教學活動,主要解決學生鞏固與應用英語句法知識的問題,讓學生掌握各種常用句式,并能根據漢語意思準確選用英語句式造句,將學生的句法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根據目前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不容樂觀的現實,要求充實這個階段的訓練。要突出兩種語言造句上的一些重要差異,英語重形合,強調借助語言形式來實現詞語或句子間的連接,因而句子結構嚴謹,長句和復雜句較多。而漢語重意合,句子的連接往往以意思為基礎,因此從形式上看,漢語的句子結構松散,短句和簡單句多。例如,Don’t come in until I call you.(我不叫你不要進來);Turn off the switch when anything goes wrong with the machine.(如果機器發生故障,就把電門關上。)有意識地讓學生多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提高句子結構轉換能力。
  2.注重英漢文化差異對比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文化與語言密不可分、相輔相成。英漢翻譯即是英漢語言的轉換,也是英漢雙語文化的交流。正如王佐良先生指出的,“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那么,在英漢翻譯教學過程中,英漢語之間的文化差異對比就變得尤為重要。英漢雙語文化存在生態、物質、社會、宗教及語言等方面的差異,例如,從英漢社會文化差異來看,漢語中表達“嫉妒”之意的“眼紅”到了英語中是“green-eyed”,而“black tea”則譯為“紅茶”;“白菜”是“Chinese cabbage”;“white lie”是“善意的謊言”。通過英漢雙語文化對比可讓學生了解英漢雙語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提高學生英漢翻譯過程中文化轉換能力。
  (二)設置情景,有效提高英漢翻譯教學的效率。
  情境性教學觀認為:教學應使學習在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性的任務,不能對其作過于簡單化的處理,而使其遠離現實的問題情境。情境教學模式要求翻譯素材來源于生活。也就是說,通過瀏覽一些英文網站、閱讀英文期刊,找出難度適中、比較有趣的文章段落讓學生練習翻譯,他們往往一邊有興趣地讀文章內容一邊把它譯成中文。與時代接軌的材料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適應當今社會的能力。比如,收集幾則英文幽默故事,把它們打印出來,把全班分為五個小組,每組發不同的故事,讓組員合作,譯出故事,輪流在班上朗讀,規定把其他同學逗笑的作品勝出。這樣一來,每個小組成員精神大振,積極獻計獻策,場面熱烈。而且,幽默故事的翻譯質量不低,大多可以理解,于是引發哄堂大笑。教學經驗表明,設置情景,把練習融入到游戲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英漢翻譯教學質量。
 ?。ㄈ┧季S與合作,有效體現英漢翻譯實踐中的思維靈活性與團隊互助。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英漢翻譯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還應包含擴展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體現在忠實于原文的語言上。筆者所接觸過的學生往往是看到翻譯資料頗感茫然,覺得無從下手。有時難免思維混亂、語言雜亂無章,缺乏系統性和規律性的分析能力,翻譯出來的東西既不忠實于原文,又不符合譯入語的習慣。這些恰恰是訓練中應解決的問題。作為翻譯嘗試,每次布置翻譯資料時可先在班上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從語言結構、翻譯技巧、表達方式、文化背景等多角度闡述自己的看法,對比分析,集思廣益。通過討論,使翻譯資料的雛形形成,既增加了學生的信心,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參與意識,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不論是課堂內的翻譯練習,還是課外練習,都應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對其翻譯習作進行講評和討論。要強調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尊重學生意見,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創造性。切忌對學生譯文不屑一顧,將教師自己的譯文作為標準,統一集中,動輒以“標準答案”來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有時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譯文勝過老師的“樣板”,甚至有可能比名家的譯文還要精彩。我經常告訴學生,翻譯是一門藝術,沒有標準答案,鼓勵學生和老師一起評判譯文的好壞。
  2.提倡小組合作,體現團隊互助
  國外教學采用最多的就是小組合作模式,不同水平的學生構成異質分組,可以極大地提高小組的工作效率。筆者在翻譯課堂上引入了這種模式,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鍛煉了能力。這種模式的好處有:降低練習的枯燥感,通過討論提高翻譯技巧,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在分組進行翻譯比賽活動中,這種模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增加競賽熱情。
 ?。ㄋ模┻\用多媒體,適時調整教學材料。
  多媒體教學方式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理論講解部分用投影設備給學生展示出來,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用例子引導學生理解理論。筆者用精美的Powerpoint畫面和古香古色的韻味給學生傳遞了藝術的魅力,同時也減少了理論的枯燥感。作業講評用多媒體手段效果也非常好。每次下課前筆者都會讓學生翻譯一個段落并且交上來。課下會抽查一部分學生的作品,集中容易犯的錯誤,合成一篇錯誤百出的譯文,再打上一篇譯文范例,做成Word文檔,下一次課在背投上放映,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對容易犯的錯誤印象深刻,在笑聲中得到了提高。這是黑板不能比擬的。
  
  四、結語
  
  三年制師專英語專業的英漢翻譯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也是學生一直反映較難的學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筆者深感肩上的責任,在教學方面仍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去研究和探討,以期更有效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潛力,使英漢翻譯教學工作不斷翻新。只有不斷努力探索和實踐,才能跟上時代的節拍,完成歷史賦予教師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邵志洪.漢英對比翻譯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吳紹華.試析英漢思維差異在句子層次上對英漢翻譯的影響[J].今日科苑,2009,(10).
  [4]文軍.論翻譯課程研究[J].外國語,2004,(3).
 ?。?]梁鈁.芻議本科英語專業的翻譯課程改革[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849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