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參與式”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泛·參與式課堂”以公共生活理論和教學理論之間的相互觀照和互為作用來轉型課堂,以“學習”為中心,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廣泛性、學習內容的寬泛性、學習方式的活泛性進行研究,實現課堂學習參與強度、參與深度、參與長度、參與熱度、參與高度五個維度的提升,培養具有自主學習動機、優質思維能力、高能行為習慣、團隊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索精神的未來公民。
在英語課堂中,“泛·參與式課堂”以學生情感、思維、行動三維參與學習過程為基本表現形式,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保障機制,使學生的主動性貫穿于學習全過程中。同時,與教師指導過程同步對應發展,調動師生積極性,形成教育教學合力,達到增長知識、發展情感的目的。
一、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引領廣泛參與
落實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在“泛·參與式課堂”的英語教學中,根據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目標,當分層目標廣泛達成時,學生的學習就由被動變主動,在課堂上不再無所收獲,越來越多的學生融入課堂,氣氛融洽,學習興趣廣泛提升,學習自信廣泛增強,核心素養全面提升。
在設計“泛·參與式課堂”學案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方法、要求,搭建不同的舞臺,學生感到了被關注、被尊重,學習積極性很高,樂于跟上教師的思路,積極發表見解,感覺自己在課堂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越來越多的學生能獨立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分層教學中,教師大膽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心中真正裝著全體學生,仔細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他們,根據分層的教學目標,在不同的環節關注不同的學生,精心設計分層作業,每個學生都能帶著自己的目標和任務廣泛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鍛煉了公共生活參與能力。
以《譯林小學英語》3A《Unit 1 Hello!》為例,我們為學生設置了如下學習目標:
?。ㄒ唬┑谝粚哟?
1.能正確讀出本課詞匯:good、morning、 afternoon、 Miss、 class。
2.在教學課件、問題的指引下理解故事,并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能在情景中正確運用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日常交際用語。
4.能夠模仿、感知Song time的節奏,反復唱誦。
?。ǘ┑诙哟?
1.能正確按照拼讀規則記憶本課單詞:good、morning、 afternoon、 Miss、class。
2.能夠通過自讀,抓住文章的關鍵信息。模仿語音語調,分角色表演對話。
3.能夠熟練運用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交際用語。
4.能夠感知Song time的節奏,并且改編歌詞并唱誦。
?。ㄈ┑谌龑哟?
1.能夠通過課外繪本閱讀積累有關“打招呼”的日常交際用語。
2.能夠進行一些相關主題的課外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編創對話,進行分角色的表演。
3.能夠自編有關“打招呼”的歌曲,用“兩只老虎”的節奏唱誦。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痹趯W習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差異設置分層教學目標,創設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巧妙安排教學活動,再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交流、表演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更多的學生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參與式學習。
二、教學內容的高度融合,指向寬泛
根據兒童公共生活的完整性特征,在“泛·參與式課堂”上,教學內容寬泛、高度融合,以開放型的學科教育形式為主,各學科緊密聯系,教師精心設計、恰當靈活地引入相關內容,利用學科優勢充實教學。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學科內部的融合。如單元整體設計,按學科的書本知識內在的邏輯組成,由簡單到復雜的結構鏈,以結構為大單元進行教學內容的重組;其二,學科之間的融合。如主題化課程或者基于項目的學習,以某個主題貫穿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以綜合課程打破分科課程的壁壘;其三,課堂內外的融合。如綜合實踐課程,以實踐、體驗、探索為主線,設計綜合性的活動任務,既關注兒童的課堂學習生活,又關注兒童的課外學習生活。
在《譯林小學英語》五下Unit8 《Birthday》 中,教師以單元話題為文眼,在話題的引領下梳理文本信息,獲得語言表達的關鍵信息,在師生、生生對話的過程中逐步達成語言目標。以“birthday”為核心話題,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初步討論生日相關信息,然后以“birthday”的日期、活動、過生日的地點、感受等多維角度剖析文本相關內容。在學完Su Hai’s birthday時,教師通過插圖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復述,鞏固語言。閱讀后,更是通過插圖拓展了另一人物Yang Ling’s birthday,豐富了文本的語言。教師對學生的創造、參與的肯定,使學生感到了“課已盡,而意無窮”。多元信息在話題的引領下聚攏,使多個輪回的語言知識富有張力,喚醒了學生的語用意識,更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廣度、參與熱度、參與深度。
在“泛·參與式課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時而是一名導師,引導學生朝著目標前進,圍繞發現的問題適時解答,品味英語語言的魅力;時而是一名學伴,在情境中和學生一起陶醉,一起賞析,感受場景學習的真實。每個學生的學習激情都被點燃了起來,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利都能被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能被激發,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獲得了選擇學習內容、小組合作伙伴的自由??梢哉f,學生被給予了充分學習的權利,生生合作、平等交往、共同發展成為可能。學生參與的廣度確保了學習的真正發生,參與的熱度助推了課堂學習的效度,而指向的寬泛更是讓學習走向了深度,走向了智慧,走進了每一位學生。 三、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實現活泛學習
根據兒童公共生活的交往性特征,“泛·參與式課堂”強調“討論式”學習方式。具體為:其一,以“討論”為起點的對話課堂。教學中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以課程內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生成、理解、創造的過程;其二,以“討論”為過程的體驗課堂。注重學生的體驗,強調學生的個人體驗,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關注學科知識體驗,更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體驗;其三,以“討論”為呈現的自主課堂。創設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提供時間和空間,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有意義且有趣味的活動,以滿足學生作為“探索者、研究者、發展者”的需要,讓學生愉快學習;其四,以“討論”為發展的共贏課堂。教師與40多位學生相聚在課堂,就意味著他們應該是一個被聯合起來的群體。教師有組織地用多種方式將學生組成團體,充分利用個體之間的資源形成互幫互助、共同受益、共同發展的公共學習組織。
仍以《譯林小學英語》五下Unit8 《Birthday》為例,以文本結構中兩個學生不同的生日活動為抓手,以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獲得蘇海過生日的信息,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學習能力,同時以思維導圖為支架,放手讓學生開展自助閱讀,通過借助思維導圖,大段的文本信息被一一梳理,思維導圖又為學生系統表述生日相關內容提供語言支架。通過以上方式,教師成功地將教材進行了解構,有效地突破了教材難點,并在突破難點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課堂中,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應用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并在整個環節中擔當組織者、指導者的角色,由扶到放,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學生用疑問詞的輻射找出問題、找尋答案,從學到用,逐層深入。教師轉變了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里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對其一生發展有益的素養和品質。
四、結語
英語課堂教學要轉型,就要研究教與學的本義,即“學”是本源性的存在,“教”是條件性的存在,學才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胺骸⑴c式課堂”就是以學為主線,明確“學習中心課堂”,也就是以學生學習活動作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中心或本體的課堂。從教師行為、學生活動與學習效果三方面入手,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能使課堂成為一個吸引學生的“強磁場”。
?。ㄘ熑尉庉?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686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