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在結束小學課程步入初中后,就要開始接觸生物這門全新學科,生物這門學科與其他課程相比,有其獨特的趣味性,生活性,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比較貼近生活。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本文主要闡述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法 初中生物教學 運用探討
引言
由于生物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法尤其必要,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加與學生的溝通,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以此來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在生物這門學科中的不足,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跟隨自己的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好參與式教學法,可以讓教師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一、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發現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分心走神,沒有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在走,這是源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唯一的中心,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學生很難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走神。而參與式教學法大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學習這個過程,積極地和學生溝通,讓學生對課堂知識有自己的理解,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自我學習,讓學生更好更牢固的掌握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參與式教學法旨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學生融入課堂,和教師一起完成教學過程,從而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1]
二、參與式教學法運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方法
1.創造“身臨其境”的課堂環境
人們都知道,學生對某一件事物有興趣就會想得到它,比如在商場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向父母哭鬧著要。在傳統教學中,一直是教師“給”,希望學生“要”,而學生往往在被動“要”中“要”的很少。所以教師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要”,那么整個教學效果會得到質的提升。參與式教學法就是讓學生能夠主動“要”,例如教師可以在講到動物的時候配合肢體動作模仿動物并邀請學生一起模仿,在講到各種植物的時候用多媒體給學生看植物的照片,帶學生去大自然中一起尋找辨別身邊的植物等,通過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生物的熱情,感受生物知識的美好,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也能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促進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2]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的學生心智已經慢慢開始成熟,不再是小學的時候,讓他們強制學習會很容易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如果溝通不當,甚至會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沖突。所以,教師要開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多準備一些實物材料,讓學生自己看自己動手自己分析,同時讓他們之間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獲得滿足和認同感。例如在講到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時,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綠色的植物,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通過設置這樣一個小小的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整體氣氛。如果學習對學生來說一直是一種機械的無聊活動,那么會讓學生越來越喪失對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去,知識要從課本里走出來,走到教師的口中,手上,走到學生的眼睛中,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學生的愛好出發,再結合自己所要講的知識,讓學生更快樂的接受。
3.巧妙設置游戲,吸引學生參與
愛玩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初中的學生年齡稍長,正在慢慢步入青春期,他們變得更加敏感,對自我的感知越來越清晰,對外界的看法也越來越在乎,他們對存在感認同感有著更大的需求,愛表現,渴望得到夸獎,教師可以抓住初中生的這一心理,若他們在游戲中可以獲得樂趣、同學的認同和教師的鼓勵,那么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極大的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例如,初中生物中比較難理解的一個知識點食物鏈,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上,抽簽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各個層級的生物,然后讓他們根據食物鏈的層級排成一個隊,告訴他們誰可以吃誰,這個食物鏈是如何生生不息循環下去的,最后可以讓他們散開分別去抓自己的“食物”,被抓的就不能動,相當于被吃掉。這樣一個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游戲,把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就可以讓學生對食物鏈這一知識點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在游戲中知道自己不能抓的人就是自己食物鏈的上級,可以抓的是自己的下級,理解了游戲規則的同時學到了知識。[3]
4.深挖教材內容,促進情感溝通
課本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死板的,一堆文字罷了,作為教師不僅要把教材吃透,更要深挖教材知識,把教材知識結合生活實際生動地展現給學生,更生動的知識,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個人情感,在學生主觀情感的刺激之下,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例如在講到自然中的鮮花的時候,可以提問學生,鮮花盛開的時候美嗎?學生肯定會說,鮮花盛開當然美。然后再問,那鮮花凋落的時候美嗎?學生可能會說,凋落了就不美了。這時候教師對學生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鮮花凋落了會變成養分,讓下一次盛開更加絢爛,會更美。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對美的認知。所謂傳道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教授課本的知識,也負有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責任,通過實際與課本知識的結合,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正如一句話所說,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知識,也學到了關于人生的感悟。
結語
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極大的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加深了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參與式教學法還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教師們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多探索多多實驗,讓初中生物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學生學習的更加快樂,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俊梅.淺談初中生物教學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216-217.
[2]劉靜.初中生物有效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2015,(12):44-46.
[3]王功.淺析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4,(12):1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938.htm